“清明谷雨两相边,浸种耕田莫迟延。”在全市春耕备耕如火如荼之际,笔者欣喜地看到,各地农业部门积极行动起来,为农民朋友送去了一场场农业科技服务的“及时雨”。他们有的精心筹备展台,为农民送上急需的农技书刊和放心农资,有的开展农技培训,当面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这一场“好雨”为吕梁农民带来了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好兆头。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一线,农技知识缺乏,农技服务不到位,成为制约农业生产、脱贫攻坚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开展。
推进科技进村,为农民送去科技“及时雨”,不能只走过场,水过地皮湿,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首先,农技服务“及时雨”离不开有关部门的精心运作。应形成一支由政府部门牵头,农业科研单位、涉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队伍,并结合我市农村情况,形成一套服务方案,保证农业技术能转化为生产力。其次,农技服务“及时雨”有利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朋友选择、接受先进农业技术的能力成为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的头等大事。应当把培养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市场经营理念,作为发展农业的一项长期工作,实实在在地开展。
农业科技的“及时雨”只有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以恰到好处的方式去滋润土地和种子,才能达到效果,如果农业科技服务,雷声大雨点小,一扫而过就失去了科技进村应有的意义。农民朋友盼望各地在开展农技下乡时,切实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真正让农业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同时也希望科技服务的“及时雨”不要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成为应时应景的空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