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三农

固贤书记“不一样”的清明节

□ 文图 本报记者 郭炳中

4月5日19时许,兴县固贤乡党委书记王彬彬在固贤村查看羊肚菌生长情况。

7:30,开碰头会安排部署“三个专项行动”,要求乡村两级主干立即“披挂上阵”奔赴各自岗位;

8:00一11:40,到闫家沟、尧儿上、任家坡等8个村,开始巡查护林防火,一村不落制止、劝阻使用明火10余处;

14:30,召开全乡人畜饮水提质改造工程推进会,明确提出吴城、进德、炕火沟、贾家沟等6个村,6月底准时竣工验收的施工期限;

16:00,赴井子村察看羊肚菌养植基地,现场解决引水供电事宜;

18:25,到固贤村查看文冠果种苗示范基地,在大棚内给种植户推荐销路,给农民吃下“定心丸”;

19:30,夜色苍茫,深入甄家庄香菇养菌大棚,详细了解菌捧培植情况和市场行情……

这是4月5日清明节当天,记者跟踪采访兴县固贤乡党委书记王彬彬一天的工作全记录。

若不是耳闻目睹,很难相信这“传说”般,近乎“野蛮”的工作状态的真实存在。

固贤人都知道,包括闫家沟、郑家岔在内的沿线八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作为毗连黑茶山的边山村庄,是退耕还林的核心区域,更是护林防火的重点部位,而作为乡党委书记的王彬彬也常年保持着高度警惕,今年更是丝毫不敢懈怠。

从早晨七点半召开碰头会,安排部署当前重点工作开始,王彬彬便马不停蹄奔赴所包片区,进村组农户、到田间地头,查护林防火、巡高陡边坡、访困难群众、问春耕备耕,看产业基地……

早上八点钟刚过,闫家沟村的李建军弟兄按照传统习俗,早早赶到自家的祖坟前祭扫墓地,缅怀先人。

一切祭品摆放就绪后,李建军打火点纸钱时,刚好被巡查至此的乡党委书记王彬彬“逮”了个正着。

“怀念亲人方式多种多样,未必非要焚香烧纸。今年春季干旱少雨,火灾隐患风险极高,按照规定林区周边是绝对不允许使用明火的,所以就不要点纸钱了。” 王彬彬急忙上前予以劝阻。

“我们知道今年的形势紧和政策硬,也听说过你工作较真拼命的劲儿,但真没想到八点刚过,你就带人出来巡查了。” 懵懂间,李建军弟兄把打火机交到了随行人员的手中,诚恳地表达了悔改之意。

郑家岔村位于黑茶山下,仅有12户人家居住,村子虽小,护林防火情势却十分“险急”。九时许,王彬彬沿着山脚下“重点部位”徒步巡查一个多小时,一圈下来累得够呛,但令他高兴的是,没有发现一处点纸钱的。

“王书记,我们这里执行的是最高级别的护林防火标准,挨家逐户宣传政策,全天候严防死守,所以今天没有一户烧香点纸的。” 没想到王彬彬说来就来,急匆匆赶过来的村干部陈小军汇报时斩钉截铁。

事实上,像李建军弟兄、村干部陈小军一样,没想到他们的“一把手”从早上七点半上岗,到晚上八点多下班,“赤膊上阵”督查完成的事当天就“够拉一火车”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十时许,吴城村集体流转、由合作总社经营的295亩玉露梨树种植基地,大型拖拉机正在耕地,人欢马叫,机声隆隆。由于司机一时疏忽,犁耙把网线杆拽倒,现场一片慌乱。巡查至此的王彬彬,当即联系网线维护单位及时赶来修复。

同时要求,在现场的支部书记贾俊红、主任李计堂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规划利用好土地,整好坑、上好肥、浇好水,力争一周之内把订下的苗子栽进去。

十一时许,尧儿上村的“养鸡专业户”吴赖赖,正和县里的畜禽专家探讨大型养猪场、养鸡场的建设落地事宜,气氛异常热烈,以至于忽略了“天外来客”。

抬头间,王彬彬已经直奔主题。“老吴啊,这可是咱今年要办的兴乡富民的大事啊,事关近700余名群众的脱贫致富,责任大啊!”

“请乡党委放心,我老吴早已豁出去了,一个人致富不算富,一定要和村民们拧成一股绳,千方百计啃下这块‘硬骨头’,办起猪场和鸡场,与全村乡亲们实现同脱贫同致富。” 吴赖赖誓言有声。

下午四点,刚刚参加完人畜吃水提升工程推进会的王彬彬,快马加鞭驱车前往井子村惠农羊肚菌合作总社,查看羊肚菌生长情况。“王书记,再过二十天羊肚菌就可采收一批了。现在看来,试种效果非常好,等到量产后,合作社里的1208名贫困群众脱贫指日可待。” 30岁的回乡创业青年乔永锋,踌躇满志地拍着胸脯保证说。

羊肚菌试种成功,被视为固贤“原创型”脱贫“利器”,也被冠以为吕梁山农业产业化贡献的一次“创举”。前不久,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到固贤乡调研,实地察看羊肚菌培育情况后,对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羊肚菌特色脱贫产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看着大棚内一队队、一簇簇像降落伞一样的白腿羊肚菌铆足了劲往上长,工人们正忙着管护羊肚菌,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王彬彬欣慰地“打马回朝”。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在一路颠簸中,随访一天的记者分明感觉倦意来袭。王彬彬又记起了头一天答应的,去甄家村养菌棚看看的事。

“王书记,你真是说话算话一言九鼎啊,这么晚了还赶过来指导工作。这5大棚养菌棚,能生产20万优质菌棒,实现利润140万元,让800余名贫困群众一起受益。” 一直在大棚里劳作、等待,60岁的牛支迎用“实效”表达了对“一乡之主”的敬佩和感谢。

从牛支迎的大棚里出来,已经是晚上八点,车灯划出的两道光芒照亮了寂静安谧的小山村,也仿佛点亮了百姓脱贫致富、向往美好生活的梦想。

“我作为一名革命老区的乡镇干部,作为一个乡党委领导,组织把一方水土交给了我,除了义不容辞的担起这份责任外,更要发挥团队的核心作用,率先垂范调动起大家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共事的良好氛围,维护一乡稳定,推动一乡发展,带领一乡早日脱贫。” 在结束一天披星戴月的工作,返程的聊天中,王彬彬这样理解敢于担当和恪尽职守。

王彬彬说,乡镇工作“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新时代的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大大小小的工作都要在村一级来推动,脱贫攻坚战要打赢、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发展出路要谋划、村组矛盾要化解、历史问题要解决,不下一番真功夫,不真情投入,还真做不好。

作为山西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吕梁市“担当作为乡镇党委书记”的王彬彬坦言,从乡长到党委书记,一路走来已经12年有余,他时时刻刻都和县里的其他优秀干部一样,始终牢记职责和使命,把为老百姓做实事和办好事作为出发点,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只能前进,没有退路。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清明节为确保万无一失,全县有3000余名干部群众奋战在‘三个专项行动’一线,我只是其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乡党委书记,我冲锋陷阵责无旁贷。”一向“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王彬彬一再叮嘱记者,千万不要拔高自己。

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每一天,为明天”的“固贤书记”王彬彬,正以一往无前的政治担当,坚定地奔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