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梁瑜) 去年以来,我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全力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动力,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高农业效益,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全市大力宣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通过电视、报刊、网络、会议等多种渠道,采取干部进村讲解、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真正使党的各项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激励效应,不断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提高投入农业生产积极性。去年4月至5月,全市在“三农”领域开展了“沉下去、实调研、真服务”活动,共抽调各单位1023名“三农”干部,开展了面对面、实打实的服务,零距离帮助农民开展春耕生产和结构调整。全年全市实行千名农业干部下基层活动,为农民生产提供服务。
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精神,此类功能区必须于2019年底划定完成。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护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动态监测和信息共享、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率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内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我市有81.5万亩的划定任务,目前已经成立领导组,招投标工作已经结束,划定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抓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力争流转土地面积110万亩以上。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探索以“公司+基地+集体经济+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加快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截至目前,以兴县、临县、石楼、汾阳为重点,落实无公害、绿色、有机杂粮107万亩;以岚县、方山、临县、兴县为重点,完成脱毒优质马铃薯种植91万亩;以交口、临县为重点,发展食用菌17万棒;以方山、石楼、交城为重点,发展中药材2.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