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走近东埠头沟

□ 梁大智

城因水显,河以歌扬。北方就是缺水,因而北方人就喜欢去有水的地方。休闲时,我常到一条以沟命名的公园散步,用北京话就是遛弯儿。说它是沟其实并不是平常想象中山里的沟,它只是一条海淀温泉镇的排洪河道,这便是东埠头沟。

东埠头沟全长6.1公里,最终汇入上庄水库。东埠头沟中段的2.6公里,恰巧划入了翠湖科技园区,这样经过综合治理,成了一条浅滩湿地、生态驳岸的绿色生态廊。

尚峰尚水和东埠头沟公园中间隔一条京密引水渠,这是北京市最主要的供水线路,所以有“北京市民日常饮用的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是通过京密引水渠输送”这样的说法。引水渠中的水清澈见底,常年流淌。为了饮用水的安全,渠的两侧用铁丝网封闭着。

过了桥就是东埠头沟公园的西入口。整个公园位于北清路与稻香湖路交叉口的东南角,设有南、北、西三个入口。从西入口沿小路不远便是河道,河的东岸贯穿着一条标准的步行道。晨练的人们三三两两,行走的、跑步的。路两边是各种花,还有一片一片高大的树林,鸟叫声此起彼伏。我喜欢拍鸟,因此也喜欢观测鸟。一次,我在树林中竟然发现一只羽毛雪白的鹦鹉雏鸟,头顶有漂亮黄色冠羽,一会儿冠羽便呈扇状竖立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百度一下,原来就叫葵花凤头鹦鹉。小鹦鹉还飞不起来,飞一小段落在林地里了。我走过去把它放在了树的枝干上。

走在步行道上,太阳冉冉升起,迎面空气是新的,让我想起北京人常常提起的妙峰古道。妙峰古道原为山间土路,崎岖难行,清同治年间,慈禧要去妙峰山进香,太监安德海为讨好慈禧太后,出巨资重修此道,道宽七尺,用当地天然石板砌成层蹬,动用大批工匠,据说每铺石一块就得用白银一两,可见工匠之劳苦,工程之艰巨。前一段时间我去鹫峰公园拍梅花,发现阳台山就紧靠鹫峰公园,便进入阳台山寻访了这条古道。其实那条被称为金阶的香道,就是用石头铺就的高低不平石阶路。我不知道“老佛爷”如果能走在这条步行道上会有什么感慨。

东埠头沟在修建公园前是什么样子我不清楚,不过在公园立着的一个大型牌匾上的《东埠头沟记》中这样写道:“然工程建设以前,水污而鱼虾绝迹,气熏而人畜不亲,且逢雨丰水泽之际,河道淤而不畅,安全隐患终为民生之忌。”

走这条步行道上,享受着水景交融之美。九曲萦回处,荷塘月色,岸芷汀兰。河里的荷花吸引着红蜻蜓飞舞,水面上泛起薄薄的晨雾,仿佛置身仙境一般。木栈道上,一少女在音乐中练起了瑜伽,一看那动作就是专业训练过的,阳光把她那美妙的身姿映入了荷塘。

闲谈中,姑娘是渭南人,在岸东不远的水岸家园做瑜伽教练。水岸家园是亲水而建的新区,原本楼群上有明显的水岸家园标记,后来因为要“露出首都天际线”,把标记拆掉了。其实好多地方没有了标记真让人摸不着头脑,还好,现在出门有导航了。

在扑朔迷离随风摇荡的芦苇中,不时会发现垂钓者的身影,对岸的坡上是一片金黄的花海。闭上眼睛,朦胧中好似可以抓取、触摸到水墨画一般却有丝绸一般质地的愉悦,带来一种欣然的激动。

在这里你可以涉小溪,行石涧,穿林木,踏木栈,凭栏处,仰风云,心胸豁然开朗,超然绝俗于尘垢之外。仿佛人也灵动起来,尘世的滞重之物一扫而空,空瓶子里填充了美酒般的心情,让人变得芳香四溢。

确实,人需要自然的外在香,更需要自然的内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