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在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我从山西金融职业学院被选派到方山县麻地会乡挂职帮扶。在方山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和麻地会乡党委政府的有力指导下,我珍惜机会,虚心学习,沉下身子,扎实工作。一年多来,我抓党建、办实事、真帮扶,赢得了全乡上下的认可。
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校工作,对农村现状缺乏一些了解,面对陌生的基层工作环境,忐忑和焦虑感油然而生,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展工作。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我挂职锻炼的初衷吗?从上大学到工作,在象牙塔里待了近二十年,很容易不接地气,现在正是弥补基层经历的好机会。我及时调整心态,把“挂职”当“任职”,变“镀金”为“铸金”,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劲头,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
一年多来,我注重学习,勤于思考,协助乡里起草各种材料30余万字。我深入基层,勇于实践,足迹遍布了全乡16个行政村。在入户走访中,我了解到赵庄村秦百顺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生活极其困难,但秦百顺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善待亲人的淳朴品质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向他看齐,民风也由此大为好转,他的事迹非常感人。为此,我一方面带头捐款,积极向社会呼吁,同时挖掘整理该村民“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广为宣传。2018年,秦百顺家庭被评为“吕梁市级文明户”并获得1000元的现金奖励。我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由我申报的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以方山县麻地会乡为例》被山西省教育厅立项为“2018年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我牢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与使命,作为麻地会乡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向基层传达党的精神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我利用晚上时间积极备课查找资料,把党的十九大知识简要而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村和每一名党员当中。麻地会乡有两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我主动为两个村的党员讲授党课,协助整理整改方案。
在麻地会乡小学走访过程中,我发现学校硬件条件不错,但师资还较为匮乏。为此,我通过和派出单位联系在乡里建立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已经来了五十余名师生为乡村小学义务支教。通过教育扶贫,带给了农村孩子崭新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熏陶。
我协助策划了全县“奉献青年爱心、助推产业扶贫”义务拔草活动,制作麻地会乡公众号发布宣传信息,开辟“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专栏,在《吕梁日报》《吕梁共产党员》等媒体发表宣传方山、宣传麻地会乡的文章40多篇。春节前夕,又联系派出单位为职工购买十多万元的农副产品作为福利,全部从麻地会乡的农村进行收购,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我还联系学校职工为村里捐赠了价值近2万元的书籍、文具、衣物。
这一年多来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充实而忙碌,既有思想的充实,也有工作的忙碌,更重要的是更新了观念、拓宽了视野、积累了经验、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将让我受益终身。
虽然每周往返于太原和方山之间,路上奔波很辛苦,周末还经常加班不能休息,但我已经爱上了这份工作,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有时我还在想,如果挂职期满可以再续,我还愿意坚守在农村这片热土上。
现在,作为麻地会乡的一名“服务员”,我竭尽全力为麻地会乡脱贫攻坚多作贡献,以后回到学校,我也会是麻地会乡的“啦啦队员”,我也由衷地希望麻地会乡未来会更加美好。麻地会乡,将是我永远牵挂和祝福的第二故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就我个人而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以“吕梁精神”改革创新,对标一流、补足短板,在为人民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在基层生动实践、与困难群众的一同创造中,担当作为,不辱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咬定目标使劲干,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系山西金融职业学院文化传播系党总支书记,方山县麻地会乡党委挂职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