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时事

拟表扬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摘要(10名)

1、闫建国 交城县天之然菌业有限公司经理

交城庞泉沟镇庞泉沟村人,1993年初中毕业报名参军,1997年退伍留在北京自谋职业,2013年返乡创业。为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样貌,自筹资金,盖起一座1200平米的标准化牛舍,为村民提供统一兽医服务,改良肉牛品种,提高村民收入。2015年底,以牛舍为基础,组织50户农户,成立了全村第一个合作社——交城县昊辉养殖专业合作社。2016年,争取县里“人畜分离工程”项目,在村里统一规划建设完成3000多平米、养400多头牛的养殖小区,村里实现了全面的集中化养殖。2016年,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展中药材和食用菌产业号召,组织成立交城县顺鑫农林专业合作社,开始谋划种植中药材和食用菌。在村里建成31个吊带木耳大棚,种植240亩中药材。2017年注册资金200万元,成立了交城县天之然菌业有限公司,自筹资金400多万,采购菌包170多万棒,供应全县11个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的153个吊袋木耳大棚,带动全县918户贫困户每户增收500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更能通过务工增收7000元以上。

2、杨育明 吕梁市离石华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经理

1995年脱下军装步入创业路,创办了吕梁市离石华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吕梁市委政府大院、吕梁移动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吕梁分公司、中国联通吕梁分公司、吕梁博物馆、吕梁市体育馆、吕梁市地税、国税局、吕梁市居然之家、吕梁学院附属中学等几十家大型单位的安保工作,共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复转军人占总人数的30%以上,获得“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平安单位”等表彰奖励,成为安保物业管理行业的“领头雁”。他本人也因出色的工作实践力与积极的公益担当力,当选离石区政协委员,成为退伍军人中带领大家脱贫攻坚的优秀典型。

3、白小飞 柳林县高家沟乡桃花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

生于1993年10月,2010年参军,2015年复员回到本村。回村两年多来,自己创业,办起了一个小型特色养殖厂,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包下200亩的一条荒沟,多方筹资,准备创业基金,以退伍费算一点,找朋友借一点,向银行贷一点,请父母亲帮一点,筹资五十多万元,盖圈舍,整场地,选品种,一个小型特色养鸡、养猪厂便有了初步的规模。经过咨询养殖大户和畜牧专家,选定了一种具有山西传统边鸡品种,购得1000余只,购得本地土猪100多头,就开始了细心养殖。经过两年的市场检验,得到了广大客户的青睐和认可,得到了较好的收益,2016年建成,初见成效,收入2-3万元,2017年全年收入10多万元。

4、杨保平 方山县马坊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

现任方山县马坊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十年前,丢下经营数年的建筑生意,被村民选为村委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西沟村父老乡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年坚持,累计争取投资约700多万元,使村里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变,群众的整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昔日贫穷落后的西沟村,成为远近小有名气的富裕村。先后30多次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奖励。2016年6月,被吕梁市委授予 “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七一”前夕,被山西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并受到了省委书记骆惠宁的亲切接见。西沟村党支部同时被吕梁市委评为“五好党支部”。2018年2月,当选为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5、薛贵生 山西老磨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964年生,1982年参军入伍,1986年复员。自力更生苦创业,现为山西老磨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退役后先是开了一个小卖部,后来又创办米面加工坊,做过豆腐,卖过蔬菜,办过学校,搞过运输。2014年,根据自身经历和国家惠农政策,创建山西老磨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集杂粮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运营。吸收村内小杂粮种植户建起了合作社,拥有社员140余人。如今又采用互联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销往各地,帮助周边更多的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薛贵生的山西老磨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吸纳了全村61户贫困户152人入股,其中有残疾、弱智、退役军人等16户特困户,每年可确保3300元的保底分红。公司实行“订单农业”方式,优先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合同,以每斤高于市场价格0.2-0.4元签订保收协议,公司现有订单合同达到2000多户。

6、雷振银 山西峰泰蕈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

1983年入伍,1986年先后被团、师、军党委授予“优秀两用人才标兵”荣誉称号,1987年被师党委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1988年被五八零团民用训练办授予“优秀教员”荣誉称号,1988年出席了194师党代表大会,期间《战友报》、《解放军报》对其在食用菌培植方面的成果和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全军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为“蘑菇大王”。1991年开始创业,利用掌握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克服了家乡汾阳与部队气候、环境不同等多方面困难,于1993年8月至1995年9月连续三年将自己培养成功的真姬菇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受到外商的极大好评和一致称赞。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借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东风,他大胆引进了羊肚菌、松茸、舞茸等三十多个名贵珍稀食用菌品种,并积极展开了全面的试验种植,北方第一朵人工羊肚菌于2014年4月25日在汾阳成功诞生,全国8大新闻官网、65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先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余人前来参观学习,近万人来电咨询。2016年7月,创办了山西峰秦蕈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到2018年,以“一种羊肚菌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羊肚菌复合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等九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另有四到五项研究成果正在积极申请专利。他本人也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推荐提名入围“2018-2019年度中国科学管理卓越人物”,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提名为“2018年度管理创新先进个人”,同时也被特聘为中国食品品牌研究院研究员。

7、李俊平 临县安业乡赵家圪台村村民

1983年入伍,1988年退伍,对越防御参战士兵,中共党员,三等战功。退伍后,被安排到省电建四公司当合同工人,不久公司倒闭,回乡务农。在这里,开辟了人生的第二战场——“苦菜”人生。经深入调查,多方论证研究,发现苦菜营养价值虽高,但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林下田间、荒地荒坡都行。而且是再生植物,抗旱、抗虫,耐盐碱性、耐践踏性,好种易收,一年可产6茬,能有效抵御临县十年九旱的气候,是农民稳定增收的好项目。2008年,我将试加工的苦菜产品拿到县扶贫办检验。当时共有3家的苦菜产品送检,我的产品是唯一被认可的。2009年成立了富民食品厂,2011年该项目得到青凉寺乡政府的支持,自筹资金300多万,征地32亩,完成了三通一平,建起了简易办公房、加工房,开始建加工厂。2014年,注册成立了临县野生源食品有限公司,与青凉寺、雷家碛、安家庄3个乡镇60个行政村的农户签订了苦菜种植合同,每个村建立了百亩种植基地。基地开始运营,预计亩产达2500斤以上,按每斤不低于1元的保护价计算,种植户每亩可获得收益2500元以上,是种植玉米的四倍。

8、李瑞军 石楼县李氏酸辣粉创始人

1982年生于石楼县曹家垣乡李家庄村,吕梁卫校社区医学专业毕业后,于2002年应征入伍,2004年退役。退役后,于2009年创办李氏酸辣粉,经过努力,成为石楼县家喻户晓的美食之一,吸引了石楼县众多的男男女女,也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的加盟。目前加盟店已有五十余家,遍布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四个省二十几个县,加盟店个个生意红火。

9、王建波 汾阳市杏花村镇辉煌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1979年3月生,2011年入党,任汾阳市杏花村镇辉煌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杏花村镇下堡村党支部书记。1997年应征入伍,1999年11月退伍回乡创业。2000年至2009年在山西招福酒业有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10年,辞职回家“下海”,组建了汾阳市杏花村镇辉煌瓷业有限公司,并和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优秀的供应商。所建的公司每年为当地解决剩余劳动力400多人,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10、郝成龙 中阳县车鸣峪乡刘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1998年入伍, 2000年退役。2016年5月任中阳县刘家坪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征地100亩,新建香菇种植基地。2017年5月,一期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县、乡、村三级投资约1100万元,完成菌鹏和香菇棚65座,冷库200平米,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合作种植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现有58户贫困家庭以金融扶贫贷款社分红方式,领取今年的入社分红3000元。此外,还借“四位一体”的帮扶机制、采用了3X4145产业模式,利用配套产业引导全村197户贫困户家庭委托“欣欣农牧机械合作”社经营,给这些贫困户每人每户收取红利1000元。到目前,该基地已成功出菇40余万公斤,销往陕西、河北、河南、内蒙等地,该基地提供固定岗位13个,安排临时务工人员100人员。今年,我村集体按比例提成约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