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现代化水利治理工程是这样的

——市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监督现场见闻

□ 本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牛宇飞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全力消除黑臭水体,构建人水和谐城市”,红底白字的横幅高高悬挂在河坝的护坡上。5月8日,记者随市水利局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人员“四不两直”检查组一行,来到市区北川河一号坝至交口大桥河道整治工程(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施工一线,进行突击监督和检查。这是记者第一次近距离观察现代水利工程。

当了回现代“加里森”

北川河一号坝至交口大桥河道整治工程(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是我市8条黑臭水体重点整治工程之一,承建单位为中核工建设集团第三工程局。检查组一行来到马茂庄呈祥路河畔大桥,在这里统一戴好安全帽,就拐道下河滩,深入治理现场。

河滩西坝边沿,高耸的老护坡已经陈旧不堪。护坡下新筑起了两排钢筋架,地底全部水泥硬化,整洁平坦,形成了一片钢筋水泥网,工人们或坐或蹲,正在紧张地施工。

该工程的项目副经理王宗保闻讯赶来,陪同沿工程现场进行察看,顺着坑坑洼洼的河滩地向北走一截,检查组一行就拐进了一条巷道。

巷道入口顶部高大,切面平整,探头观敲,只见黑公式得深不见头。原以为里面一定崎岖难行,但一进去脚下踩实,才知道平坦硬实,也是水泥筑就的。带路的工人们打开手电,一路向前。

“已经到了箱涵内部,将来污水就是从这里流向下游,”同行的监督站站长杜开云向记者介绍,“箱涵长得很,一直要通到地处柳林的新污水厂。”

原来我们已经走在了污水通道箱涵内。借助众人手电的亮光,记者发现,眼前通道空间高达三米,宽为两米多,两面墙壁、脚下地板都是水泥钢筋筑成,抹得平整光滑。这哪里是以前印象中的下水道呢?污水通道箱涵这样现代化,又脏又臭的黑臭水将从这样的通道内引向污水厂,令人不禁感叹现代技术的伟力。

穿行于通道之中,记者不由想到了小时候看的美国影片《加里森敢死队》中,敢死队员们从城市地下水道行走突围的镜头,没想到,今天自己也做了一回现代“加里森”。

从巷道内出来,项目副经理王宗保介绍:“这段箱涵全长140米,技术上全部按标准执行。”此时记者看到前方的钢筋架网,才恍然大悟,这些钢筋架就是箱涵的内骨架,也要很快建成箱涵的啊。

监督检查进行时

今天检查组前来的河道治理段全长4.3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槽清淤整治4.32公里;建设蓄水液压坝7座、箱涵3722.2米、堤防1108.3米等,其中箱涵建设2.9公里。

从呈祥路河坝对岸工地出来,天上已开始落起小雨。检查组一行随即来到下一个工作面检查。

这里工程现场更为繁忙,铲车往来,机器轰鸣,钢筋网架工地上人来人往,电焊不时闪烁出耀眼的火花。

看到地上整齐堆积的钢筋,王宗保指指空中飘着的雨丝,挥手招呼工人,大声喊到:“快给钢筋上搭上苫布,别让雨淋湿了!”

施工场地是一块高地,旁边是一条深深的河沟,仅仅搭着一截窄窄木板与河滩相连。说话间,监督站站长杜开云已一个箭步上了木板,噔噔噔几步跨上了施工高地。

“这里的钢筋架,为啥往上留了这么长一截?”他指着钢筋架往上方翘着的“尾巴”问。

工地负责人解释,这一段工程地处危险地带,所依傍的堤坝年久失修,顶部容易松动,因此预留部分钢筋架,在堤坝内侧再修工程,形成坚固的护坡。

从这个工作面出来,检查组一行驱车继续前行,有工作人员要电话告知施工方引路车先带领去搅拌站检查。杜开云摆手阻止,他说:“别打电话,他们带到哪咱看哪。既然来了,全部工作场所就都要检查到。”

工程管理现代化

第三个工作面地处交口王家塔桥下,是目前最大的一处工作面。

看了已经初步建成的一处护坡,监督人员开始检查箱涵。细细查看了电焊和进料工序,杜开云和两名工作人员又围在工料旁边议论着什么。

记者好奇地走到跟前,看到他们脚下放着一座小铁盒,铁盒长宽各有0.5米左右,又分为多个小格,每个小格里都存放着混挺土、水泥块。

“这东西是啥,干什么用?”记者好奇地问道。

“这就是材料试块,”杜开云答道:“施工用的混凝土、水泥,我们都要求施工方要取出试块,作为检测之用。”

原来主管部门对建材的防渗、防冻、强度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些试块取自同一条件下的工料原体,都要运往专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作技术检验,通过电子系统,对材料配比成分作出测试,作为工程质量监管的依据。

技术监管的先进性真令记者大开眼界。最后,监督人员又来到搅拌站进行检查。工作人员直奔大型搅拌机旁,当看到搅拌机旁的电脑控制房时,杜开云问:“电脑控制是临时调试,还是事先预设?”当听到事先设定,统一成分调配、搅拌的回答后,他点点头:“这就对了,一定要确保配比达标。”

看着眼前工地繁忙的场景,记者不由感叹,不亲身跟随参加河道整治项目的检查,真想不到现代化的河道工程是这样建设成的。正是设计者、管理者、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新型城市的美丽与繁荣。

当记者离开之际,杜开云一行又在召集施工队伍开安全动员会了。“百年大计,质量至上,安全第一。安全意识要天天讲,日日讲。”他们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