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乡村振兴专刊

高投低产咋回事?

□ 徐龙

笔者在农村采访,经常听到一些农民朋友埋怨:“我种的地,肥没比人少施,药没比人家少喷,工也没比人家少投,又是种的良种,为什么产量就上不去呢?”笔者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了解,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盲目引种。有些农民购种心切,有的则贪便宜,图省事,就近购买私人经营的未经检疫的杂交种子,结果往往是贪小便宜吃大亏,常常购买到一些假冒伪劣种子,或不适宜当地种植的种子,使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管理技术跟不上。优良品种不仅要有适宜自己生长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还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管理新技术,而有些农民认为只要是良种就一定能高产,还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新品种,这往往是导致良种不高产反而减产的主要原因。

施肥不合理。有的农民种田,只注重使用化学肥料种卫生田,而轻视农家肥,结果导致土壤中的N、P、K等元素比例失调。还有的农民认为施肥越多越好,结果由于肥力过大,有的烧坏了种子,有的则造成农作物疯狂生长,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用药不科学。许多农民根本就搞不清楚或不知道哪些农药是用于防农作物病害的,哪些药是用来防虫害的,对于哪些农药适于农作物、什么时候施用、农药的配比浓度更知之甚少。用药不当不但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还有可能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收获时期不佳。有许多农民往往忽视了收获农作物也有科学性,适时收获能增产,收获过早或过晚则常常造成减产。比如玉米,许多农民认为玉米发干就成熟了,而许多专家则认为玉米秸干了才算成熟最佳期。

以上农业生产中种种不良现象和做法是良种不高产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让农民增产又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农村经济,真正把科技兴农、强市富民进一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