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黑茶山,高耸云端,连绵起伏,阵势森然。潺潺蔚汾河,川流不息,奔腾向前。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在这个梁峁林立的自然环境中,如今在起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里河清清,梁绿绿,高楼鳞次栉比,从一个过去一小时就能游完的小城变成了东起二十里铺,西至蔡家崖,东西长四十里的现代化新型城市。通了火车,通了高速公路,通了城市公交车。人民生活融入了城市快车道。曾经有名的晋西北的贫穷落后的西八县之一的兴县,成了吕梁山上的明珠,成为学习晋绥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创新发展,奋发有为的典型。
兴县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是我党的先辈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开辟的晋绥边区驻地,是晋绥军区的驻地,这里是贺龙元帅领导的八路军第120师活动的主要地方,贺龙元帅在此发展党的组织,抗击日军进攻,奋战了整整11年。晋绥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屏障和主要大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奋不顾身,英勇斗争,不仅献出了物资,而且献出了子孙,源源不断地把粮食供给了八路军和党政人员,并且把儿孙们送上战场,仅这一时期,兴县参军参战的青年就达到了一万多人,牺牲一千多人。毛泽东同志在此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两篇重要文章;中共七大的五位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都曾路居这里;1948年毛泽东是从这里出发转战河北西北坡的;习仲勋同志先后两次来到兴县指导革命。1946年4月8日,我党高级干部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和著名教授黄齐生等由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兴县黑茶山遇难,历史上有名的“四·八”烈士。晋绥兴县这块贫瘠的土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晋绥精神是不可磨灭的,是晋绥精神为立党立国贡献了力量。
在抗战年代和解放战争年代做出不朽贡献的兴县人民,不忘初心,继续革命。在脱贫致富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更是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奋发有为,为建设老区,为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大打脱贫攻坚战,为振兴富裕兴县大干快上,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建设新型的工业化生态城市。山西焦煤、中国华电、中国铝业、华润集团、中联煤、中电投、中澳能源、冀中能源、豫能集团等大型企业相继开工建设,综合开发了煤、电、气、铝等大项目建设。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05亿元,同比增长8.1%;财政总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9.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039元。
在这里有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规模宏大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还有晋绥革命纪念馆旧馆,里面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贺龙、续范亭、牛荫冠、罗贵波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路居、旧居,晋绥干部会议会址、六柳亭等革命历史文物。新馆采用现代技术,新制作各种图版、照片、声光电多媒体场景展示,全面展出晋绥边区革命斗争史。晋绥革命纪念馆受到党和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亲临瞻仰。
这里有古今罕见的新建大型的湿地公园,命名为“蔚汾公园”。我也多次去过兴县,从来没有见过这野河滩里有过休闲娱乐的公园,这确实是今古奇观。过去到兴县只能见到头上罩着白羊肚毛巾,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现在变了,进入公园,走过小桥,欣赏流水,越过漫道,花前柳下,便是健身广场。春寒料峭已有老少男女,着裙露脐,粉面油头,翩翩起舞。有的跳着交谊舞,有的跳着探戈,有的踩着三步,有的扭着四步,舞曲伴着舞步,一派文明祥和的景象。公园里有时尚健身区、亲水体验区、文化传承区、森林康养区、滨河漫步区、湿地保育区。我们漫步在各个景区,欣赏着春光明媚的晋绥,确实是光辉灿烂。
我仍然怀念那久别的老城,专程回城游了一趟,更是旧貌换新颜。那真是商贸繁荣,车流如梭,高楼林立,人流不息。从西关桥到紫石街,真是红火热闹。那座我一生以来难以忘怀的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吸引着我,使我难以止步,那座古色古香烈士陵园,从平地到山顶全是记载的烈士故事,它依然平静地矗立在那里,那里有贺龙师长为死难烈士撰写的碑文,可惜园内不开门,只能举目敬仰。
我坐上了2路公交车,赶往了火车站。在那晋绥黄土圪梁上的火车站广场散步。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婆提着两个塑料桶在那里卖自产的酒枣。老人身体健壮,口齿伶俐,她说她已经68岁了,儿孙们都在外面工作,就他和74岁的老头在村里,村子离火车站有二十里,她有低保,有养老保险,有种地补的钱,老两口闲不住还种着七亩地,有吃有穿,啥也不愁,就是一辈子没出过门,没见过火车,所以今天来了就是要看看火车,过几天咱也坐上火车去太原游一游。我听了老人的话,很激动,晋绥老农的观念也变了,也想出去游一游,看一看山西,看一看中国。
火车离开了晋绥,留在我脑海中的还是那个崛起中的晋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