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受组织委派,交城县农机局霍明明担任派驻夏家营镇覃村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任职以来,他把帮扶村当成了第二个家,不畏艰难,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制定可行帮扶措施,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他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覃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0万元,193户474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以心换心除隔阂
入户走访察民情
虽然提前做了大量功课,但是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入村后的第一天,霍明明就遇到了难题。由于历史原因,群众对干部存在抵触情绪,入户走访成了问题,招了贫困户不少白眼。面对这种难堪碰壁,霍明明并没有气馁,而是调整心态,想怎样才能打开贫困户的心门,了解到贫困户的真实情况。他回家与自己在乡镇工作多年的妻子取经商量对策,那天以后,他就开始与老百姓拉家常、聊天,就这样慢慢地与他们熟悉。时间长了,渐渐地有老百姓邀请他到家中聊天,把他们的困难和问题说给他听,每次入户走访,霍明明都认真做好笔记,竭尽全力为村民解决困难问题。
建强基层固堡垒
真诚做事凝人心
人心不齐,想干什么都是空谈。为扭转覃村被定性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不利局面,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霍明明挨家挨户到村两委干部家中了解,与他们换位思考、促膝长谈,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现在村两委班子消除了隔阂,形成良好的工作方式和氛围。如今,村干部们经常坐在一起分析覃村存在的问题,征求村民代表、老干部、群众意见,想办法、提建议,一件件记录在册,并多次开会研究,明确工作思路和具体方法,制定了当下的工作重点和具体方案,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结合每月25日的“主题党日”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市县重要文件精神,加强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工作水平和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两委主干、党员干部先锋作用,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给予针对性帮扶,增强帮扶的力度。目前,已较好地形成了干部率先、党员带头的扶贫帮困局面,有效地提高了扶贫工作成效。
扶志扶智解困难 公仆情怀获尊重
驻村时间长了,霍明明慢慢和村上的人熟络起来,村民都喜欢找他聊天谈心,有事喜欢找他解决。2018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贫困户花兴宝的儿子在上班突发疾病摔倒,虽然被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可是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贫困家庭负债累累。得知这一消息后,霍明明在第一时间与村两委商量给花兴宝的儿子申请了“轻松筹”项目;同时发动村民和单位给筹集治疗资金,经过努力,短短两天时间里筹集资金9万余元,为花兴宝家解了燃眉之急。另外,他还在日常的走访中给贫困户讲解各项政策,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扭转他们的思想,增强脱贫意识,让困难群众长“志气”, 帮助贫困户树立决战贫困的信心和勇气,重拾生活信心。
因地制宜定措施 扶贫辛苦显成效
2018年是交城县的脱贫摘帽之年,为了完成这项政治任务,霍明明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深入开展调研,与贫困户座谈,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与周边企业沟通入企打工为主、带资入企为辅的脱贫致富路子。同时,大力推进教育、兜底、健康等扶贫措施,亲自为贫困户办手续,找门路。目前,在他的努力下,覃村91户贫困户办理了小额贷款带资入企,每户每年可得3000元的分红;9户贫困户享受到“雨露计划”和教育扶贫政策;57户贫困户办理了低保、12户贫困户办理了五保,通过兜底政策实现脱贫;12名贫困户被推荐安排为村级卫生员;动员16户名贫困户进行了“护工驾照”培训,健康双签约27户等等。在一系列脱贫措施的施行下,贫困户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增加了经济收入。
找出症结扶真贫 心系群众解难题
覃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指数。霍明明与村干部多次到乡镇、交通局跑项目、争资金。在多方努力下,新修村西至工业路柏油路一条,新建火山河跨河桥一座,砂石垫平村东田间路一条,并修补进村公路1.5公里,方便了村民日常出行。
“扎根基层不能只安排、只分工,要接地气和大伙儿一起踏踏实实干,让彼此的心更加贴近,‘脱贫摘帽’才能早日实现”。这是霍明明驻村两年多来的切身体会,更是一名优秀第一书记的铿锵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