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县域·岚县

贯家庄村的蝶变

□ 文/马建生 杜丽君 牛燕飞 图/孙涛

岚县晨馨服装服饰有限公司

葡萄采摘园‘喜丰收’

菜农于铁梅正在查看大棚室内温度

五月的岚州,树木葱茏,青草茵茵。行走在岚县普明镇贯家庄村,到处可见田野里农民耕耘忙碌的身影;养殖棚圈里猪肥牛壮,小羊羔蹦跳撒欢;蔬菜大棚里,菜苗长势喜人,果实累累……一步一景,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勾勒出美丽乡村的别样景致。

地处岚县西南边的贯家庄村,背靠茅龙山,一条小河从村中蜿蜒穿过,全村有1002人,耕地5900亩,党员27人。然而,由于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这里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团结带领干部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幸福美丽乡村升级版,拓宽助农增收渠道,全面提升农村“颜值”、厚植农业“家当”、提升农民“底气”,将一幅祥和秀美的乡村新图景展现在人们面前。

产业支撑实现村强民富

刚走进贯家庄村,老远就可以看见土梁上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绵延不断,远远望去,颇有一点“十里连营”的景象。笔者随村干部来到种植大棚,一派丰收忙绿的景象呈现在眼前。一筐筐鲜红的西红柿,一篓篓翠绿的黄瓜,一架架紫红的葡萄无不叫人垂涎欲滴。菜农们剪穗、采摘、装箱,忙得不亦乐乎!正在大棚剪枝的菜农于铁梅高兴地说:“以前,我和丈夫靠种地为生,生活过得很艰辛,如今,种大棚菜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面对笔者,于铁梅掰着手指头算收入:去年,夫妻两人承包蔬菜大棚2个,年收入8万多元,还养着牛,今年又办起了农家乐,收入比去年增加一倍。她告诉笔者,“现在,我们村的村民都在本村就近就业了,我是种大棚的,有的是在服装厂打工,上了岁数的在搞养殖,没有一个闲人呀。”

村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村党支部的引领。“只有产业发展了,村庄才能发展,农民才能富裕。”作为该村返乡创业青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杜治平说道。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该村支村“两委”借助脱贫攻坚的好政策,狠抓产业扶贫,着力完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蔬菜大棚、养羊、服装厂等产业,形成了“一产接二连三”的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模式。

“治平始终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种植蔬菜大棚的杜香珍说,由于缺乏种植经验技术,遇到病虫害,治平第一时间联系询问,并由村集体出资聘请了省农科院专家长期指导。

产业的支撑,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子。该村党支部书记杜治平介绍,目前,贯家庄村里依托独特地形地貌建起了旱垣温室大棚49座,发展西红柿、黄瓜、葡萄等特色种植,解决全村剩余劳动力95人,带动全村35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2000元;按照“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参与、产业化发展”模式,积极建设家庭牧场,大力发展肉羊养殖,建成了饲养规模2000只的耀康农牧有限公司;依托本村剩余劳动力,新建了岚县晨馨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解决了80余人的就业问题,人均每年增收2万元;依托葡萄种植,大力发展田园采摘、农家生活体验等乡村旅游……如今在贯家庄村,户户有增收产业,许多农户人均纯收入翻翻,日子越过越红火。

文明之风筑起精神家园

乡村振兴,既要看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也要看“精气神”好不好。村党支部书记杜治平指着文化墙一旁的几个大字读道“耕读为荣、家风和美。”他说,这是他们老祖宗留下的家风,也是每一位贯家庄村人的一贯美德,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我们都要祭祖,传承文化,激励后人奋勇争先。在耕读为荣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在这个小村庄走出了179名大学生,22名硕士,3名博士,耕读文化已成为贯家庄村的文化软实力,孕育了崇学向善的好风气,也锻造了干事创业的贯家庄村人。

为了传承好家风带动形成好村风,该村结合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评比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文明户”“好媳妇”“最美家庭”评比活动。同时,该村还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大力提倡厚养薄葬、喜事简办的新风,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良之风,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做起,广大群众逐渐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特别是每年春节期间村里组织召开外出人士座谈会,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村民杜广军主动回村支持服装厂发展,杜小明回村办起了养猪厂,杜五海发展养牛产业……目前,已吸引20余名在外乡贤回村创业。与此同时,该村还通过现场教学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出一批致力于农村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家规家训常记心,人人争做新乡贤。乡风文明在贯家庄村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深深扎根在群众的心里,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环境整治打造美丽新村

小桥流水,阡陌交错,田园风光越发成为现代人们追求的“诗和远方”。漫步在贯家庄村道上你就能感受到别样的乡野风光,两旁都是整齐笔直的路灯,绿影婆娑的行道树,以及潺潺的流水声和悦耳的鸟鸣声,无不让人心旷神怡。与之相匹配的,是一座座崭新、宽敞、统一的民居风貌,向人们展示着她美丽乡村的秀美容颜。

想让文明乡风“吹起来”,不仅要让传统美德一脉相承,还要推动村居环境设施“破旧立新”。为此,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集中清理村庄“四堆”,全面推进垃圾专项治理,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该村还注重生态修复与保护,环村规划3000亩公益林,以集体提供苗木,产权归个人所有的模式环村绿化500亩,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绿化荒山2500亩,几年的努力使村庄绿化率达到40%。对村里实行庭院树木砍伐、出售申报审批制,对确实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树木,采取市场估价、集体认购的方式予以保护。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还建成1000平米的广场4处,形成了三步一小景、五步一大观的美丽景象。

谈到村里的变化,村民牛桃英说,以前村里全是土路,到处是垃圾,一下雨就得穿雨靴,到了晚上,也没有路灯,天一黑村民就不怎么出门了。如今,村里很整洁,绿化也很好,道路都是硬化的,还有小广场,没事的时候还可以跳跳广场舞,不输于城里的生活。

“只要我们在下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继续保持‘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的好局面,继续凝聚起广大群众的正能量,继续发扬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的好作风,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谈及贯家庄村未来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杜治平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