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党员干部当学水之品格

□ 严水泉

古代思想家老子的一句“上善若水”,千百年来口口传诵,被许多人奉至为至理名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说的是水善于给万物以好处,却从不争一己之私。在别人不愿意待的地方,它安之若素,所以接近大“道”。笔者认为,我们党员干部不妨学习借鉴一下水的境界、水的品格、水的姿态,做到心态上静如水、工作上韧如水、名利上淡如水。

学习水“东流入海”的执着信念。《苟子》曾这样赞美水的品格:水滋养天下万物,从未想到自己,这就是它的德;水汹涌澎湃无止无正,这就是它的道;水奔赴深渊无所畏缩,这就是它的勇;水千回万转必向东流,这就是它的志。水在流行过程中,怀抱坚忍不拔的远大志向,不管江河曲曲折折,最终必定东流入海,其“万折必东”的执着信念,令人肃然起敬。东流入海是江河的向往。忠诚于党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没有忠诚使命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就失去了思想根基和精神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西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精神文化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共产党员胸怀大局、头脑清醒,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问题,始终坚持讲政治,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学习水“海纳百川”的虚怀境界。水宁静达观,有君子之风。海纳百川,不拒细流,兼容吸纳,积水成潭。人有时候应该像水那样始终不渝,一往无前,遇到山峰能够绕过去;路过平原顺势漫过去,以一种宁静、博大和忍耐,走进人生的另一种境界。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能够看清社会现象与本质,思考问题洞察事理,深明大义,明辨是非,襟怀坦白。一个志存高远的人,能摒弃私利于不顾、置区区小事于不屑,时刻保持大局观念,容得下性格各异、阅历各异、背景各异的人,做人和气、和睦、和谐。党员干部承载着人民的期望、组织的重托,肩负着发展一方、振兴一方、稳定一方的重任。要在人民公仆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唱好“戏”,必须得大气源于内而形于外,把本单位放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去衡量、去比较,不断拓宽视野,在善于借鉴中提高自己,在学习别人中超越别人,以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汲取群众智慧,深化学习交流;以纵论天下的开阔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共谋发展大计。

学习水“波澜不惊”的平静心态。水性温气平,置身于喧嚣浮华的世界却依然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宠辱不惊,独善其身,面对世间种种诱惑而凝神专注,心无旁骛,心平如镜不泛起一丝涟漪。淡泊是脱离了世俗吸引力之后的一种生存状态,轻松自如,却又不失重。淡泊的对象是名利,而指向则是内心。在利益多元化的时代,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可以学习借鉴一下水的品格:平静而不躁动,内敛而不张扬,深邃而重涵养。顺境时,要把得住方向、稳得住自己,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逆境时、要放得下心态,克制欲望的侵扰,经得起考验。不为名利所扰,不受进退去留影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努力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把最基础的事情做好,以平和心态面对升迁,以豁达胸怀处理得失,以良好的作风扎实工作、专心干事。

学习水“清白透明”的道德操守。《道德经》里这样写到:“美好的道德像水一样。”水用透明证明自身的清白。领导干部作风的底线在于时时、事事公心示人,自觉做到有一杆秤的标准、有一碗水的品格、有一面旗的作用。时下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如果不能洁身自好,就会迷失人生方向,成为权钱色的俘虏。良好的人品是领导干部的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反映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作风素质的重要标志。领导干部的品德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党员干部要把强化“讲道德、有品行”作为核心要求,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讲操守重品行,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树立崇高追求,把“讲规矩、有纪律”作为自己的成事之基、立身之魂,任何时候都要守得住小节、忍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克服“四种危险”,战胜“四大考验”,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