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王岚:初心铸就医者仁心

□ 本报记者 刘小宇

“在医生的岗位上工作二十多年啦,我应该算是一个老大夫了,但我仍记得当年入学时的宣誓:‘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这是我们每一个从医人毕生的追求。”在2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她对业务精益求精,在自己的岗位上刻苦钻研,凭着精湛的医术j和良好的医德,赢得了患者的好评和同事、领导的一致认可。她就是汾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教授王岚。在2017年,王岚带领她的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长度为12cm的食管环周切除,填补了吕梁空白,属国内先进水平。急患者之所急,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是王岚身为医者的初心。

“因为这个初心,在无法解决病患痛苦时,我会想尽办法,甚至报考中医本科学习;因为这个初心,当竭尽全力,病患及家属仍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甚至拍桌谩骂的时候,能按压住委屈生气的情绪,去认真研究疾病心理学,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专业地去引导患者走出痛苦心结。”王岚说。

从事消化内科、内窥镜工作多年来,王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不断学习最新专业领域知识,了解专业新进展并积极应用于临床,在消化科常见病的治疗、内窥镜检查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并指导下级医师抢救各种危重病例,处理复杂疑难病例,为广大患者减轻痛苦。

因为不忍心看着许多患者难以忍受做胃肠镜时的痛苦,王岚积极倡导开展了无痛胃镜、无痛肠镜,到现在的联合无痛胃肠镜检查和高精尖手术。“近年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多项新技术、新手段,比如正规的消化道癌症的早诊早治,自开展以来,已成功诊治很多食管、胃、结肠早癌患者,用镜子在薄薄的消化管壁上剥除癌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贵齐教授曾说这是在纸上跳舞,但是通过这种高难度的微创手术既治疗了癌症,又保证了消化道的完整,也给了患者及家庭一个完整的人生。我们还开展了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POEM)术,贲门失迟缓症不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但是患了这个疾病的患者很痛苦,看见美食难以下咽,这主要是胃的入口(贲门)处的肌肉不会松弛张开了,我们要做的是把镜子钻到仅有3mm的食管壁里,在黏膜下打个隧道,然后切开里边的肌肉,半月前我们给一个小伙子做了这个手术,手术很成功,终于圆了患者大口吃肉的梦想。我们还做了很多胃间质瘤的内镜下肿瘤挖除术(ESE),患者术后都恢复良好,也避免了开腹手术的痛苦。”王岚说。

工作一项一项都顺利开展推进了,鲜花和赞美有了。王岚告诉记者,支撑她走下来的并不是光环,而是曾经在家附近一位患有贲门失迟缓症的老太太,因为缺钱被骗到河北一个私立医院做了个支架,没解决吞咽困难还引发反复大出血。这件事一直深深触动着她。“如果早些年我们能做这项手术她就不会被骗了。所以我一直认为,医生要有一颗悲悯之心,设身处地考虑患者,然后才能激发自己去琢磨更好的解决方法,更有效地去解除患者的病痛。虽然现在我们有很多方法治疗疾病,但我们也得面对这个现实:即使医学不断进步,仍然有很多疾病无法根治,甚至诊断不明,就像特鲁多说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不过我们始终要相信科技的发展,终有一天疑难杂症会根治。我们深刻认识到与国际医学发展的差距,切实把改革创新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用积极热情的态度推动工作、推动医学进步。积极地开展新技术,从而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希望每一个从医人员不负治病救人的初心,不负多年奋斗的时光,用我们点点星星之火,给更多的人带来温暖。”

近五年来,王岚多次赴先进医院参加业务培训学习,尤其是2017年赴南京鼓楼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高级访问,使她的工作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内镜下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了质的飞跃。参加工作20余年来,王岚一直担任临床治疗及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课堂教学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对下级医师的传、帮、带,规范下级医师的医疗行为,受到师生的一致赞扬。

科研攻关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手段。近年来,王岚大量阅读国内外医学期刊,不断总结经验、收集统计资料,主持的相关科研项目被山西省科学技术厅鉴定为国内领先,并获吕梁市一等奖。参与科内多项科研工作并获奖。2015年获第二届吕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年,王岚荣获汾阳医院首个医师节“技术创新奖”。

“我们科室也在考虑如何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前段时间经过‘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以后,认为第一就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不能局限于个人水平的提高,必须是整体团队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会经常加强业务学习,把国内最新的一些技术引进来,让大家做得规范,让整体技术水平有一个提高。另外,我们也加强医德方面的建设,工作中不能怕苦,也不能怕累,多去为病人考虑。坚决抵制一些过度的治疗,对医疗过程中的一些不正之风坚决抵制,给病人创造一个高效、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王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