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走近张明亮,心灵都会经历一次感动,一次震撼,一次洗礼。
当记者在近期举办的“牢记嘱托 追梦前行”弘扬吕梁精神先进事迹展播中看到张明亮这个名字的时候,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两年前第一次见到他的画面,2017年8月7日,市长王立伟与优秀高中毕业生、优秀校长进行座谈,唯一一位戴口罩的参会者引起记者的注意,他就是吕梁学院附中副校长张明亮。
罹患癌症,一般人只会考虑怎么度过余生 ,可张明亮却在浴火中重生,在教育杏坛中一直坚守着 、耕耘着,而且还干得那么出色。两年后,带着张明亮校长曾在记者心里点亮的星星之火,真正走近他,揭开那一枚小小口罩背后的强大精神世界。
不忘师者初心 镌刻教育使命
教书育人三十二载,待如今回望从业那年,一支粉笔抒青葱年华。
“我从小就梦想当老师。这个梦想,伴随着我的初中、高中求学历程,有那么多的老师教育过我,在我青春岁月,浇灌了知识的养分,他们的师德也一直伴我成长。”张明亮说。
1985年8月,张明亮从山西大学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山西省电子研究所。然而,从小热爱教育事业、立志回报家乡的他主动放弃省城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环境,以支援贫困县教育事业的名义改派回到吕梁,那一年,他如愿踏上了家乡的三尺讲台,把人生的轨迹铭刻在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坐标上。三十多年来,张明亮不忘初心、坚守讲台,虚心学习、勤恳工作,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一步步成长为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的一名好老师。
通往梦想的道路总要经历崎岖,他坚定初心,勇往直前。“由于我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大学期间没有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所以我的教书育人之路颇有些坎坷。至今我都十分清楚地记得:初登讲台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站在讲台上却不敢正视学生,眼晴一直盯着黑板滔滔不绝;一节课的内容在我嘴里不到十分钟就讲完了。自认为讲得头头是道、清清楚楚,可学生们则说是一头雾水、稀里糊涂。”这样的局面让张明亮一度很是沮丧,难道当初的选择错了吗?“我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听他们的课,邀请他们听我的课并进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请教,慢慢地敢面对学生了,也知道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激发兴趣、如何娓娓道来、如何抑扬顿挫。不到一个月,我的课就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也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坚定了当一名好老师的决心。又经过六七年的努力,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深受领导赏识和学生欢迎。”
三十多年来,张明亮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厚植师德,精研教艺,一步步成长为有口皆碑的吕梁名师。1996年,他获山西省教学能手;1999年,他获山西省学科带头人;2000年,他在全省教学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名扬三晋;2007年,他荣获”山西省特级教师“称号;2017年被评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恪尽职守写忠诚 勇为附中挺脊梁
执教以来,张明亮始终以职责为己任,以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力配合学校工作,夯实教育常规管理,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2002年的春天,建校不久的英杰中学(吕梁学院附中前身)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随时都有停办的风险。有一次,十几个老师在一起讨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最后形成了一种共识:只有招聘到当地最优秀的骨干教师,才能吸引优秀的生源,学校也才可以起死回生。但前提是必须将教师的月收入提高到3000元以上。可当时学校的财力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参与讨论的张明亮大胆地提出:只给2002年新招聘的教师提高待遇,原来的老师依旧执行1800元的旧标准。没想到这样不近人情的建议,却获得了在场所有老师的同意。事后张明亮把这一想法向当时的校领导班子作了汇报,很快学校出台了新的教师待遇政策,使得当年优秀教师招聘工作圆满完成,学校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2年6月,吕梁学院党委决定由张明亮主持吕梁学院附中工作。上任后,张明亮和班子成员团结协作,虚心听取教师意见,大力凝聚团队力量,准确判断形势,大胆改革创新,做出了“扩大学校办学规模,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决定。张明亮说:“六年多来,我既要给学生上课,又要管理学校事务,还要谋划学校发展,从早到晚一直坚守在学校,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团结带领附中师生员工艰苦创业、奋发有为,使学校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高考二本达线人数从2012年的110人大幅提升到2018年的507人,一本达线人数则从当初的不足40人增加到2018年的234人。教师数量从当初的60人增加到现在的120人,在校学生从当初的9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1800余人。”短短六七年,附中由当初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城区普通中学一跃成为今天颇具影响力的全市优质高中。
2015年以来,由于省教育厅取消择校生,导致吕梁学院附中收入滑坡,加之学校有半数人没有编制,老师工资发不动,运行经费没着落。张明亮一遍一遍地将学校运行的困难向市委和市政府反映,“让我非常惊喜的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问题,王立伟市长亲自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校地合作办学方案,负责编外教师工资,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救附中于水火之中,附中发展必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躬身教坛育桃李
与病相争为树人
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6月,张明亮被确诊为白血病住进了301医院。“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校址搬迁的节骨眼上,我躺在病床,不能和师生战斗在一起,我愧对学校、愧对领导、愧对师生。在那段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日子里,我也曾想过放弃治疗,是我的学生、老师每天发短信安慰、鼓励,坚定了我战胜病魔的决心。”张明亮说。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身在病床、心系学校的张明亮开始乐观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不顾严重的药物反应和疾病折磨,多次电话、短信指导学校工作,使得学校在新校区搬迁、毕业班开学、招生工作和教师配备等方面都得以有序进行。张明亮打趣地告诉记者:“还好,老天有眼,我在去往那个世界的路上被拦了下来。那边的同志说:张明亮,你是个好人,你在家里和学校的使命尚未完成,这边不欢迎你,回去吧。于是我又奇迹般回到了人间。”
在医院度过70多天艰难的化疗后,张明亮并没有听医生的叮嘱,在家休息仅仅不到一周便返回学校,“因为我放不下这所学校,更放不下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领导和同事跟我讲‘你的这个病是让工作给累出来的’,我说那倒不见得,就算是我也不后悔,因为我早已把自己的荣辱和学校的兴衰紧紧捆绑在一起了。”张明亮的血液里流淌的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两年多来,他一边坚持化疗一边带病工作,和疾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为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除了由于自身免疫力极度低下不能重返心爱的三尺讲台外,张明亮几乎和一个正常人一样工作,参加了学校的所有活动。他主持召开全校会议,安排部署学校改革工作;组织各年级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学情分析会议,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主动和师生谈话交流,悉心指导教师成长,亲切关怀学生进步;积极参加省市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张明亮的行动和精神感动了附中师生、凝聚了学校人心,全校上下更加团结一致、更加奋发图强,教育教学工作再创辉煌:2017年高考,创造了一个全省前十、两个清华和一个北大的吕梁教育奇迹。2018年,学校高考又获大面积丰收,再创历史新高:二本达线人数首次突破500人大关,达线率84%,一本达线人数和达线率在全市位居前列。2019年附中再传捷报,全校590人高达参加高考,二本达线550人,达线率93.22%。
“我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三十多年的三尺讲台生涯并未让我厌倦,反倒至今都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因为我认为教书育人没有止境,只要勇于创新,就能常教常新、快乐无穷。我还常常教育年轻老师,哪个职业能像我们教师一样如此幸福和充满成就感,每天都在和一帮十七八岁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孩子打交道,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呀!看到孩子们的不断进步,多有成就感呀!教师职业无比快乐,教师年龄永远不变,教育事业能让我们永葆青春!”张明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