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文水

文水前周村,寻找乡村旅游的“蓝海”

□ 文/马智勇 周汇 图/韩建武

南依仙山绿掩庄,北望神灯光映堂。

小桥流水村前过,古屋石径青草芳。

位于文水县城西北部山区的古村落——前周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石墙、黛瓦、窄巷、板桥、古树……是一幅有韵的画,是一首无声的诗。苍松翠柏,满目葱郁,层次错落,怡景怡情,浸润“处江湖之远”的情怀,寻找世外桃源般的惬意。翘首远望,几只乖巧的金腰燕或飞似落,柔美身段飞旋在烟雾蒙蒙的山中,勾勒出模糊而精美的弧线……沿着林间小路拾级而上,漂泊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徜徉在这静好的时光里,忘我是难得的享受。

前周村海拔在1050—1282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7度,东西走向,东距县城7公里,西与大陵山森林相接,总面积3765亩,其中林地3195亩,全部属村集体所有,森林覆盖率75%,植被覆盖率90%,负氧离子浓度3100(个/cm3)。

康养被称为“下一个乡村旅游的蓝海”。前周村的康养资源在“卧牛山森林公园”得到体现。卧牛山位于前周村西南处,站在前周村北面(灯山会庙)远眺,山峦形似一头蓄势待发的卧牛,坐东朝西,顺势而卧,西边向北弯曲像牛头,东边山势向下像牛尾,中间宽厚隆起部分像牛背,腹部四座小山像四蹄弯在一起,故名曰卧牛山,亦称仙牛山。卧牛山从头到尾生长侧柏树、黑皮松、白皮松。三种生态林四季青绿,茂密葱茏,恰似牛毛。其中牛头皆为侧柏树,扭曲盘旋翘首奋进;牛背均是黑皮松,皮厚笃实遒劲有力;其余大部分为白皮松,苍翠茂密绿海茫茫。生态林下有茵陈蒿、野苜蓿、野菊花、车前子、蒲公英、柴胡、党参、黄芩等中草药。在优质富氧的林草环境中,可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此外,前周村有450亩梯田,分布在村两侧山上,土质肥沃,适宜种植干果、水果、瓜果等,还有成片的野生沙棘。梯田里,春赏花卉,夏采杏桃,秋摘红枣,冬听松涛,四季劳逸结合,清爽宜人。

与自然康养呼应的是这里的人文底蕴。村庄就坐落在卧牛山的牛鼻上,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村口有门楼、照壁,村内有古戏台、周家祠堂、文昌阁、龙王庙、山神庙等古建筑;砖雕、木雕、石磨、石碾,精巧别致;窑洞、四合院、砖木阁楼,多处保留的民居古韵朴实,农耕文化、民俗风情浓厚。还有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灯山会(庙),碑文和史志记载,这里“夜不操烛,而红光遍地,祥云缭绕。”灯山会(庙)是当时文水县的名胜之一,佛儒道三教合一,尤其是庙院内曾有“紫牡丹一株,高与檐齐,花时最盛。”农历三月三日有庙会。

岁月不居映故乡,君临胜地读沧桑。村庄的传统民居日渐坍圮,心痛之余,却丝毫挡不住新时代改革大潮涌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步履铿锵。前周村发挥森林功能,向康复、养生、休闲和自然教育、生态教育、环境教育,多元生态文化与体验教育等一系列有益身心健康的道路迈进,让心之所向的森林康养,成为百姓生活的平常。

“洁净空气,鲜氧呼吸;还原净土,畅快生活;净化噪音,心归自然;调节温度,舒适生活”,前周村正千方百计在森林康养的四大要素上发力,努力寻找“下一个乡村旅游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