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文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写在李桂香老师出书之际

□ 马智勇

真的十分愧疚,答应一位年纪稍小于我母亲的八旬老妈妈——李老师写点文字,老人出书用。但总是以事务缠身——“忙”为自己开脱,其实是心里发虚,把“忙”挂在嘴边的我不应该反思自己的“能力不足”或“本领恐慌”?让一位80岁仍在追梦的“年轻”的老人家几次登门委婉说那句“知道你忙,不急不急”,我的心里愧疚啊!

还是称李老师合适,因为她当过多年的老师,尽管后来在法院和律师事务所等待过,但只是借调。和李老师不算太熟,但和她的老伴孟友亮老师相当熟,和他们的二儿子孟中老师有过工作往来,因此,对她们家比较了解。孟友亮老师一生从事教育,桃李遍地。曾经认为李老师现在爱写爱跳是受孟老师影响,几次接触后,觉得他们才是传说中的“相濡以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而为一”的老两口,让我想起阎肃先生的一首《伴君行》:

任黄花碧水

青山红叶

白发秋风

随你奔波这久

也算是五彩人生

咽下了千杯喜

百盅泪

万盏情

仍留得

一颗心

七分月

三更梦

淡定从容伴君行

缘分早注定

心海已相通

携手坎坷路

遥对夕阳红

最佩服的是李老师和孟老师养育的四个孩子,个个出息:大儿子孟伟,上海师大博士毕业,现为山西大学教授;大女儿孟红,临汾师大研究生毕业,现在省委党史研究院《党史文汇》任总编;二儿子孟中,南开大学毕业,现在太原日报工作;小女儿孟素,山西大学毕业,现在法院工作。

“人家的孩子”学有所成,业有专攻!羡慕、嫉妒,恨?李老师告诉我:“在孩子教育上,你孟老师功劳大,我基本上没做什么。”望着老人慈祥甚或带点调皮的笑容我呵呵呵呵不语,心里清楚:这样的好家庭,这样的优秀孩子,没有母亲的付出哪能说下去?

在我不很深的印象中,李老师快言快语精神抖擞,浑身上下处处正能量。说出书就出书,短时间就整理出60多篇。80多岁的人了,还在追梦路上奔波,令我等后辈晚生不敢望其项背。又借口“忙”,把老人的初稿底稿粗略浏览,不论文字功底,不谈行文思路,只是文字流露的真情,那份爱和激情就令人敬佩有加。

她珍惜健康,在退下来10多年的舞蹈锻炼中更懂得健康的重要;

她关心老伴,“如今80多了还书不离手手不离书不嫌累”。

她心疼孩子,大儿子孟伟考上上海师大,独自骑自行车行程数万里前去报到,一路上风雨劳顿,当母亲的既骄傲又担心,偷偷落过好多泪;为给小女落实工作,她奔忙在离石和文水之间,终于赶在截止日的前一天办完了手续,“如果当时办不成那孩子的该有多伤心。”

她爱家庭,在自己过第80个年时组织举办家庭联欢晚会,16位家人个个表演节目,阖家欢乐氛围溢于字里行间,还凑成小诗一首:新型家庭过年新,阖家欢乐说爱心。家庭也要敢创新,新时代的好家风。

她懂得感恩新时代,“改革开放温暖人心,没有党的恩赐,哪有我家的今天?”

她知道,自己是家的晴雨表。自己快乐,家就阳光普照,和风习习。

她晓得,自己是孩子回到家,站在门外就喊妈的人。自己是丈夫回家,开口就问“你妈呢”的人。婆姨是人家,孩们是红家,自己就是家的根和家风的魂。

写到这里,我越来越感到李老师和我已过世10多年的母亲及天下所有母亲一样伟大。

忽然,莫言的《母亲》跃然脑门——“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此刻,也想起了《目连寻母》中“十重恩”的唱词——

一重恩,亏我娘,怀胎我,在腹中,茶不思,饭不想,面黄肌瘦,吃一样,怕一样,肚中饥,饿断肠,这恩情,想当初苦我亲娘。

二重恩,亏我娘,要分娩,将身侧,一阵痛,二阵疼,疼痛难当,疼一阵,紧一阵,痛昏去,疼煞了,这恩情,想当初苦我亲娘。

三重恩,亏母亲,儿在腹中,要奔生,爪指轻痛,蹬衣胞,儿落地,母昏沉,咽喉气喘,死过去,又还魂,险些儿,见阎君,想当初苦了亲娘。

四重恩,亏母亲,生下我,才放心,代儿子,取乳名,谨记八字,未满月,出香房,秽污臭,最难当,这恩情,想当初苦了亲娘。

五重恩,亏我娘,洗尿屎,和衲子,水成冰,透心凉,十指冻破,热好挨,冷难当,不顾臭,不顾脏,这恩情,想当初苦了亲娘。

六重恩,亏我娘,每日间,喂乳养,儿啼哭,娘心慌,连忙抱起,哄孩儿,上街坊,拿铜钱,去买糖,想当初苦了亲娘。

七重恩,亏我娘,到晚来,抱在怀,同儿睡,卧尿炕,席子湿,这边湿,睡那边,那边湿,睡这边,两边湿,睡身上,想当初苦了亲娘。

八重恩,亏我娘,出天花,儿身上,见标儿,不来浆,爷娘怕,敬痘神,许烧香,请先生,求药方,这恩情,怎敢忘,想当初苦了亲娘。

九重恩,亏我娘,儿玩耍,放荡行,前门望,口中喊,身上冷,穿衣裳,肚中饿,,吃茶汤,这恩情,想当初苦了亲娘。

十重恩,亏我娘,请先生,上学堂,哄孩儿,上书房,休要玩耍,写好字,娘有赏,还要做,新衣裳,这恩情,想当初苦了亲娘。

草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