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政教专刊

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交城县天宁镇磁窑村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工作纪实

磁窑村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 任红生

晨暮中的磁窑古村,静谧祥和,古树照影,给人展开了一幅灰墙土瓦、青山环绕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磁窑村紧紧抓住交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围绕保护传统古村落,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统领,用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创造活力,推动农村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打造文明、美丽、富裕、宜居新磁窑的发展新路子。

夯实“三基建设”,创建“五个好”党支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具体复杂,巩固脱贫攻坚十分不易,大家都非常辛苦。”在近日召开的主题党日活动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茂金感慨地对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们说。近年来,磁窑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统领一切,把健全领导机制,提高党员素质,带领全村致富作为工作的重心,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完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等主题教育,实现了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图书阅览室、问题活动室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村级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同时,村党支部从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着手,建立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2015年以来,磁窑村党支部连续4年被吕梁市委评为“五个好”农村党支部。

当好群众“领头雁”,心系群众解民忧

“李书记是一个有热情、有担当、有办法,能担负起带头人职责的好支书。”村民们如此评价李茂金。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村“两委”视村民为亲人,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村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甘心做人民的“孺子牛”。

农民体育文化广场增添体育健身器材;改建提升日间照料中心场所,为65岁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理发、洗澡;为全村村民缴纳农村医保及有线电视费用;投资23万多元配置垃圾箱、垃圾桶、垃圾车;投资230万元建设煤改气集体供暖工程……近期,又投资150多万元进行了磁窑旧村道路的拓宽工程、乡村旅游综合文化广场以及其他附属设施建设。这些实事好事,正是磁窑村党支部心系群众解民忧,真心实意办实事的真实写照。

保护传统古村落,留住文明的记忆

处处可见的石砌小径,土坯墙体的古朴民居,留存着历史的沧桑和淡泊宁静……,作为全国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磁窑村不断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造磁窑版的“富春山居图”,再现古村辉煌。目前已累计投入达1000多万元,恢复了有交城文明活化石之称的“大槐树景区”、改造传统民居小院5处、完成了200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前期工程、“磁窑村村公所”旧址景区、交城窑陶瓷博物馆和产品研发等。

李茂金说,在古村落建设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古村落修复、文物保护相结合,力争把磁窑古村打造成集陶器文化体验功能,院落民俗文化功能,怀旧摄影、休闲度假功能等于一体的生态古村落,昔日古朴的村庄正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行走在古村街头,静谧古韵令人心旷神怡。残留下来的断墙、残壁、破瓦,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又置身于那晓风残月的清雅生活。乡村记忆馆内陈设的陶碗陶罐、石碾石磨、耕犁锄头……件件老物件、老古董,讲述着“耕读文化”,传承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涌动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不禁勾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情怀。

现如今,这里淳朴善良的民风、和谐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众多游客流连忘返。6月2日举行的“大美交城·古韵磁窑”全国山地半程马拉松赛,更是让这座沉寂了千年的村落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