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吃妈妈亲手包的粽子,妈妈的粽子是天下最美的滋味!在那粽叶飘香的日子里,总不由地想念我亲爱的妈妈----
我的妈妈出生在中阳县一个盛产芦苇的乡村。外婆家就座落在芦苇旁,屋舍与芦苇田仅有一条窄窄的小水道相隔。芦苇的叶子,颜色青绿,香味特浓,也称“粽叶”,每年端午节前后,当地人都习惯用它来包粽子。
每当春夏之际,郁郁葱葱的芦苇随风儿飘动,形成一层层的绿波,煞是好看。当芦花开放的时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更是引人瞩目,令人神往!
我的妈妈天生丽质,自幼勤劳善良,乐观开朗,曾经也是一枚快乐的“小公主”。她从小在芦苇旁长大,一年四季和芦苇打交道,与芦苇结下了不解之缘。春天在芦苇地里挖苦菜;夏天在水道边用芦苇叶包泥泥;秋天在芦苇地里拾干柴、摘龙葵(俗称“山葡萄”可以吃);冬天,帮大人们剥芦苇皮、运芦苇杆(用于编苇席)……
每年农历四五月间,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茂密翠绿,香飘几里,外婆家的粽叶“上市”了。通常这时也是舅舅最忙,最需要帮手的时候。妈妈每天总要蹬上自行车到十里之外的外婆家,帮舅舅掰粽叶——他们小心翼翼地从芦苇杆上把粽叶一片片地掰下,一把把地码成捆,放到路边或拿到集市上去卖。余剩下的一些粽叶,妈妈就拿回家来给我们包粽子,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家总有吃不完的新粽子。
由于常年在芦苇旁玩耍,所以妈妈包的粽子,不仅好看,而且还特别结实。随手捡起一个未煮的粽子,试着抛在半空中,再落到地上也摔不烂。
每年端午节时,妈妈早已泡好糯米,准备了红枣、马莲等。常记得妈妈包粽子的样子:只见她端坐在小板凳上,把粽叶一片片地洗干净,再用剪刀把粽叶修剪齐整,笑眯眯地开始包粽子。每包起一个,就用马莲牢牢地扎紧……
“一颗枣儿一个香,一个粽子一片情呢——”
妈妈是包粽子的高手,妈妈包粽子时很少让我们插手,所以我至今还不怎么会包粽子。那时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瞅着妈妈娴熟地包好一个又一个……妈妈包粽子时总是满脸的笑容,嘴里还哼着歌儿,她的心里有多喜悦啊!因为不久,她的孩子们就可以吃到自己亲手做的美味粽子了!
粽子要好吃,首先要包得好,但煮粽子也是一门学问。
我家有一口大铁锅,妈妈把刚刚包好的粽子从锅底一个个向上齐齐整整摆好,加足水,锅盖上压上一块“捣钱钱”石头,然后坐在柴火上煮,不停地加柴,不断地添水……
妈常说:“水一定要把粽子淹住,否则粽子就会‘夹生’不好吃。”
妈妈的粽子通常是下午开始包,晚上煮,整整的要煮一个通宵。半夜里,妈妈还要起身好几次,添添柴加加水……天一亮,我们一睁眼就真能吃到香甜美味的粽子了。
妈妈的粽子甜甜的,黏黏的,有韧性,有筋道。特别是刚出锅的粽子,那实在是好吃极了!妈妈的粽子,那真是世上最美最美的味道啊!
现在,我家里还一直珍藏有妈妈亲手包的“两个”粽子,一直藏着……因为妈妈已离开我们四年多了,我将永不能再吃到妈妈包的粽子了——
在那粽叶飘香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怀念我的慈母——我亲爱的妈妈,怀念妈妈亲手包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