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梁瑜) “菜篮子”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价格浮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新时期以来,我市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平抑蔬菜价格,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保障民生需求。
保证市民蔬菜供应,促进设施蔬菜快速发展。全市把设施蔬菜列入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落实“菜篮子”工程县(市、区)长负责制,每年把设施蔬菜产业作为考核县(市、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财政、物价、农业、商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实施优惠价格政策,扶持生产经营,建立畅通有序的蔬菜流通体系,切实加强对“菜篮子”工作的检查指导,有效缓解了供求矛盾,保障了城乡市场蔬菜供应和市场物价稳定。
科学运用价格调节基金。近年来,全市充分运用价格调节基金,科学应对市场价格波动,每年调用价格调节基金在600万元以上,扶持蔬菜生产,支持市场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受到重大影响。
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全市启动“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创建项目,在蔬菜生产上,坚持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开展蔬菜生产提质增效行动,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优化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体系,制定了2个日光温室和大棚建造规程、6个露地蔬菜生产标准和6个保护地蔬菜生产标准。集成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秸秆生物反应堆、防虫网、粘虫板等关键技术,全面提升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部、省级蔬菜标准化园13个。
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扶持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培育流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发展产业化经营。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要求,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蔬菜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
大力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开通农业信息网站,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农业部门、大型批发市场和重点乡镇,定期发布农产品供需、技术服务等信息,使蔬菜生产、销售与市场紧密对接,让蔬菜种植户及时掌握了解市场行情,减少市场波动对蔬菜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