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党建之花正盛开

——中阳县金罗镇水峪村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工作纪实

党员干部坚持工作在乡村建设第一线

□ 牛海明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里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沿着乡村主干道望去,“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生态画卷,构成了中阳县金罗镇水峪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一巨变,离不开该村党支部“抓党建、固堡垒、保稳定、促发展、奔小康”的工作思路,得益于全体党员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

领导班子凝心聚力

该村党支部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和“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生活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班子成员严守党规党纪、清正廉洁。严格执行党建工作“三个清单”制度,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明了,解决了支部党建工作“谁来抓、抓什么”的问题,构建了责任全覆盖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推行“问题墙”“回音壁”制度,面对问题不回避,针对工作求深入,每月将问题、责任、解决办理时限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2018年,在原“六有”阵地的基础上,投资380万元新建了多功能综合文化中心、党员活动室等场所,形成了“十位一体”的综合文化大院。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布局、一流的队伍、完善的设施、齐全的党建资料、主题鲜明的活动,为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建强则事业兴。在党支部引领下,村里各项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党组织核心作用得到完美诠释。

党员队伍争先创优

该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生活制度,不断推进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坚持不定期组织党员开展集体劳动、自愿服务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增强党员党性意识,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参加党内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每月“主题党日”党员参与率都在90%以上。党员带头致富是支部建设的又一亮点,在脱贫攻坚战中,党员干部每人带头联户1户以上贫困户,引导帮助群众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核桃园,联姻当地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每户年收入增加2万元左右,促使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与村整体发展同步同向。

产业发展思路明晰

推动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核心。如果产业得不到持续壮大,乡村振兴也就失去了坚实基础。为大力拓展产业链,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邀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在各级党委的指导下,水峪村制定了乡村振兴“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即:1070亩优质千亩核桃示范园产业;年出栏1000头猪的养猪产业;辐射带动全镇18个行政村、485户1170口贫困人口致富的特色养驴产业;951千瓦的光伏发电产业;组织全村65户运输户成立专业运输队;组建10组180人的文艺宣传队;依托村内文化底蕴深厚、庙宇古建较多而打造的乡村旅游产业。“七大产业”的扎实推进,水峪村的经济实现了大发展。2018年村集体收益106万元,人均纯收入8710元。

民生福祉扛在肩上

近年来,水峪村投资180余万元新建了6000平方米停车场一处;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的红白理事厅一个;实施了清洁取暖项目,512户实现了集中供热,87户实施了煤改电工程,实现了全村“不冒烟”的目标;投资500余万元实施了污水分流项目,对800米河道进行了彻底改造;投资260万元对村内文化遗产三官庙、朝阳寺进行了修复,为实施乡村旅游打好了基础。

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群众看支部。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水峪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已初见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