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昔日小农村变身大县城

□ 陈久平

东村,是我记忆中的一个小村庄。附近一座几千年的古城,到底是哪一年何人建的古城,很难考究。有的说是汉代古城,也有的说是北魏时期古城。一般叫城的地方,城内有街,城外有关,这里城外没有关,只是在古城周围有四个小村,分别称为北村、南村、西村、东村。原来岚县的县城在距离东村1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距今1400年的卧虎城,而东村是解放以后才迁过来的新城。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从学校来到了这里。这里是有名的忻州地区的西八县之一,是晋西北最贫困的县,东村每天只有从忻县来的一趟客车,往往买不上车票,遇上天气不好,客车来不了就换成了卡车,客货车。此时县城有了扩展,最西边是现在一家名叫“土豆宴”的酒店,后边是岚县中学,以西是东村大队的西坪上,是有名的丰产田,那个年代这里春小麦每年长势喜人。通向北村的公路上两边都是高高的白杨树,有北京杨、有加拿大杨、有本地小叶杨,这些杨树长得很粗壮,树上总能看到喜鹊窝。往西去西村很远,要穿越很宽的南河滩,从一座简陋的木桥上小心翼翼地走过,如果要有自行车,还得把自行车扛在肩上过桥,过桥后是一片农田,斜穿过农田,翻越古城墙,才会到西村。县城只有一个较为繁荣的综合门市部,里面是百货公司的院子,后来才修通了桥北街,建起了跃进门市部和向阳门市部,有了手工业门市、铁业社、砖瓦厂。县城没有下水管道,每逢大雨,街道就变成了河流。所有的机关干部都要在县政府的大灶上吃饭,吃饭就像聚会,有领导、有群众,人人一双筷子、一个碗,很是和谐。全县有六辆解放牌尖头卡车、一辆小汽车。干部都是骑上自行车或者步行上下班,街上总是天旱扬灰路,下雨水泥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

改革开放以后,这个发源于小农村的县城才大规模大跨越地发展起来。县城得到了大踏步的改造,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把西边东阳涧到东边天洼村,北边的坡上村到南边的西村古城全部连接在了一起。街道六纵六横,四通八达,街上有了标志,有了地图,有了街名。特别是宽畅的滨河南路,滨河北路,笔直宽阔,街上绿树成荫,花木繁茂,曾经污水泛滥的岚州河两岸经过治理变成了公园,公园里步道甬道,各种曲径长廊布局合理,所有南北花卉四季开放,姹紫嫣红,香气袭人,站立在汉白玉栏杆边观赏河池中的游鱼,抬头沿岸垂柳,低头鱼群欢跃,此情此景,分明是江南风光旖旎。当你夜晚携妻儿漫步在花间月下,你会欣赏到荷塘月色的美妙,牡丹国色天香的争宠,闻到蔷薇花的香风扑鼻,使你沉醉其中,流连忘返。繁华的新建路、人民路、向阳路门店林立,各类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福家超市、全家福超市、家福乐超市、帝豪超市、秀容超市五大超市商品应有尽有,各种瓜、果、菜四季常有,现在是吃粮不用种,吃菜不分季,冬天吃着夏天的菜,北方人吃着南方的粮。至于那些不知名目的小超市、便利店,到处皆是,全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县城公路通向全国各地。太佳高速、静兴高速的开通更是锦上添花,开上小汽车过黄河,越长江,千里之行就在脚下。铁路的开通,给我们带来了富裕的希望,出行方便了,运输方便了,农产品有了销路。致富路的开通是岚县人多年的梦想。大型客车去省城一小时一趟,相当方便。现在全县有多少大型货车,真是难以计算,反正公路上是川流不息。现在全县有多少小汽车,总觉得数不清,每到夜深人静,大街小巷都停满了小汽车。

小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小院子变成了小区。这些惊人的变化,是我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的县城到处是高楼。岚州花园、秀容御苑、易居苑、东河明珠、帝豪、秀容河畔等高层小区比比皆是,错落有致,都有着花园般的环境。冬天不愁温暖,夏天不愁凉爽,一年四季舒适,好不幸福!

(作者系原岚县农业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