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转型发展专刊

数读中国经济半年报:就业“饭碗”端得更稳了

蔡美慧是辽宁省朝阳技师学院多媒体制作专业的毕业生,今年5月,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她顺利签约北京光大银行,成为就业大军的一员。

有人初入职场,有人成功跳槽,有人顺利转岗再就业……在拥有近14亿人口、7.7亿多就业人员的中国市场,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就业一头连着家庭生计,一头连着经济大势,就业稳,经济社会大局才能安定。

日前,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继通报了上半年就业情况。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上半年就业形势依然保持总体稳定,给千家万户吃下了定心丸。

5.0%左右:预期目标进展顺利

稳就业是“六稳”之首,为了让大家端稳“饭碗”,实现充分就业,全国各地拿出许多真招实招。

对院校毕业生——有校长老师带着需求找市场,一家一家企业谈岗位、谈薪酬,定向输送人才,帮学生点对点就业。

对外出务工人员——有地方政府采取就业状况的全方位实时监测,一些省份一旦有农民工返乡的“风吹草动”,针对帮扶就立马跟上来。

对就业困难人员——相关部门把职业培训、技能扶贫送到家,确保一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190万:经济大局托稳就业基本盘

今年以来,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仍存下行压力,结构调整还在继续,中国何以能持续扩大就业规模、保持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多位专家分析指出,这既得益于当前中国经济良好的基本面,也与产业结构优化、新动能发展壮大、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密不可分。

经济稳中向好,拉动就业基本盘。相关机构和专家测算表明,进入“十三五”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点,对应的城镇新增就业是190万人左右,这比“十二五”时期平均增加了30万人。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实现6.3%的增长。经济总量的盘子持续扩大,就业容量也相应扩大,成为就业增长的坚实支撑。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经济持续发展、改革红利释放、劳动力市场韧性增强,都是就业局势稳定的积极因素。

834万:多举措应对总量结构矛盾

不过,要驶稳就业这艘“巨轮”,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面对当前总体稳定的就业形势,必须清醒地看到城镇调查失业率各月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说,总体看,我们依然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

一方面,总量压力不减。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高达834万,就业的总量压力还在增加;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突出。“有人没活儿干,有活儿没人干”,这正是当前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写照。在一些领域,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高达2以上,两三个岗位等一人来就业。

怎么做?

——从市场需求侧发力。换个角度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就是就业岗位的供给。让就业岗位多起来,就要让企业运营“活起来”“旺起来”。

今年以来,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增值税税率下调、社保费率降低,一系列为企业“减负”的措施出台:同时失业保险费返还力度不断加大,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这些都有利于企业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岗位。

——从人才供给侧发力。让人才适应需求,拥有足够的本领到紧缺岗位去,到新兴职业去,填补就业空白。

确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3年内开展补贴性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为企业在岗职工、困难企业转岗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等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服务……今年,一系列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陆续开展。

“我们要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从无技能到有技能、从低技能到高技能,在这个扩大和提升过程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促进人的发展。”人社部副部长汤涛说,未来,中国还将持续推进稳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形成合力,化解就业压力,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李 婕)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