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转型发展专刊

安全管理的榜样

——来自太钢集团岚县矿业有限公司的报道

□ 实习记者 王卫斌

太钢集团岚县矿业有限公司(又名袁家村铁矿)建设投产不到10年,获得了第六届冶金矿山“十佳厂矿”等荣誉,企业的管理创新成果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4年冶金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一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铁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精细化的现代化企业管理。

创新管理理念——人人参与管理

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主题,也是企业可持续生产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成为纸上谈兵。一个生产事故可能使企业多年积累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象瞬间倒塌,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果。太钢集团岚县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章介绍,袁家村铁矿把安全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班组和岗位,层层落实责任,重点抓安全责任落实,把“要我安全”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思想。公司实行“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管理理念,职工每次上岗前都要面对“安全旗”承诺:“生命至上、绝不违标、有标必依、无标上报”,严格落实“三不作业”,即“无标准不作业”“标准不清楚不作业”“无效标准不作业”。

班组坚持严守每周的周安全活动讨论标准,管理人员通过现场视频回放的形式对照标准跟踪岗位作业行为,职工通过“一人一月一精细”反馈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对标准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和修订,实现了动态跟踪标准、动态维护标准,也推动了职工践行自己的“承诺”。对于没有作业标准的作业活动,要求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后再作业,让职工养成自觉执行标准的习惯。管理人员把“模范执行标准,绝不违章指挥、无标准不安排作业、安全条件不达标不开工”的承诺进行公示,全体职工将自己的承诺外化为行业准则。职工和管理人员之间实行违标连带的安全互保,推动相互提醒,发挥了人人都是安全员的作用。公司定期开展职工人人宣讲案例活动,提高警示教育效果。这种安全互保的提醒和正负激励的机制,让企业两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健全管理体系——完善奖惩机制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袁家村铁矿包括采矿、选矿、精尾矿输送、尾矿、球团、储运、供水、供电、热电联产九个系统,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协调各个系统。公司始终坚持“依法治企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基点”,依法建立安全机构,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及露天矿山、尾矿库、民爆、交通、消防、职业卫生各专业分委员会,部设立安全生产组,作业区配置安全副主管、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露天矿区与尾矿库分别任命了“三大员”。公司制定了安全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安全培训教育、危险源管理等90多个制度,岗位作业标准覆盖所有岗位和检修作业活动。

公司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完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要求,逐级分解落实安全责任,进行管理考核,实行奖惩。每个职工的收入分出一定比例(20%至30%)作为“安全薪酬”,把“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与“安全薪酬”的结算挂钩,体现“安全就能挣钱”,强化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对违章人员按照《岚县矿业公司违章记分管理办法》 《承包方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进行惩戒,违章行为必须全部录入违章记分系统,按照“员工违章,管理者有责,下级违规,上级有责”的要求,以督导书和通报的形式通报,让责任者既丢人又丢钱。同时,落实日常过程监督检查与集中评价相结合的季度安全评价进行奖惩。班组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消除职工不良情绪;建立亲情档案,采用家书形式与职工家庭之间建立联系、把班组安全承诺内容编成班歌等,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公司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聪明才智,开展了“一人一月一精细”活动,要求全体职工每月至少提出一条精细化管理的改善提案或建议,每月进行评选奖励。每年用于各类改善提案的奖金高达100万元,提案数量达22000多条,为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