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海砚 通讯员 路小飞)“以文明实践感召人、以共同理想凝聚人、以特色文化熏陶人”,近年来,作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的交城县走出了一条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展示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文明实践的新路径。
一是阵地建设全覆盖。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至哪里。今年3月27日,交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试点工作启动,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格局同步开启。
古色古香的桌椅、“凝结”村史的书画展……走进交城县夏家营镇段村村史馆,一件件老古董不时勾起前来参观群众的回忆。整合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打造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服务平台,是交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具体实践。全县科学统筹调配县域内各类学校、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中心)、民众剧团、福利院等实体阵地,依托微信、微博、APP等网络平台,建立起了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二是理论宣讲接地气。“大家好, 我老婆姓王叫巧玲,嫁到交城东坪村。老汉对俺十二分好,儿女们对俺挺孝顺……”,作为交城县文艺巡回演出中的一名人气演员,卞嫦娥对自己的作品《老两口说扶贫》颇为自得。如今,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常客,她主动申请担任宣讲员,积极学习,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扫黑除恶、脱贫攻坚等理论知识用拉家常、讲故事、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给群众。找准与群众产生共鸣的契合点,依托“小故事、大道理”微宣讲等活动,交城县把讲堂搬到街头巷尾、社区楼院、村民小组,推进理论宣讲多元化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在交城,一批像卞嫦娥一样的“文明宣讲员”,他们用身边真实的故事打动人,用多彩文艺活动感染人,用专业技术知识服务人,把文明送到基层一线、传到百姓心坎上。
三是成风化雨育新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在交城县,陋习的破除带来的是精神面貌的转变和提升,是绽放在老百姓脸上惬意的笑容。戏曲票友班、合唱团、健身舞蹈队、锣鼓队等各类文体组织在城乡繁荣生长;“全民健身周、文化展演周”成为红红火火的群众文体活动大餐,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示范引领广大家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时代新风,崇尚文明风尚。科普“大篷车”为群众讲解科普惠农、特色养殖等知识,免费发放农技资料,助力农耕生产。
四是志愿服务显活力。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主力军。目前,交城县依托本地党员干部、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科技能人、乡贤、“五老”人员、社会志愿者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全县志愿服务团体100多个,注册志愿者6000多人,全年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00多个,参与人数达上万人次,覆盖紧急救援、抢险救灾、交通出行、扶贫济困、社区公益、安全保障、失联人员搜寻、公益活动服务、文化惠民、大型赛会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