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马金娥:学好技能再出发

□ 实习记者 王卫斌

“我曾经在北京的一家恒富物业公司干过三年,由于缺乏技能,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做一些打扫卫生之类的简单体力劳动,月工资仅有2000多元,难以解决我们家庭的经济困难。今年我报名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免费护工培训,通过好大姐职业培训学校的护工培训,我掌握了母婴护理的基本技能,使我对重返北京充满了信心,也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新的期待。”8月26日,在第26期吕梁山护工欢送仪式上,即将去北京家政公司就业的马金娥笑容满面地说。

年过半百的马金娥是方山县大武镇杨家会村人,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说,自己几年前身体不好,做过两次手术,不能干重活,给家里经济落下了亏空。好在自己的三个孩子争气,分别在天津和阳泉上大学,尽管有国家给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但三个孩子同时上学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仍然很重。丈夫是个建筑工人,靠外出打工铺地板支撑家里的生活开销,但由于工作不稳定,家里的开支经常捉襟见肘,遮前顾不了后。几年前盖起来的砖结构房子,现在仍然是毛坯房,没钱装修。她自嘲地说,“现在我们还居无定所,四处流浪。78岁的婆婆身体也不大好,好在还有其他人照顾,自己可以安心地外出打工。”

与即将赴京的其他护工相比,马金娥是“二进宫”,积累了一些在北京打工的经验。她满怀深情地说,生活都是逼出来的,孩子们上学和家里治病、盖房子导致债台高筑。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几年前她到北京的物业公司打工,由于缺乏技能,工资只有2000多元,但靠着自己的勤劳和诚实赢得了公司和业主的信任,愿意让她服务的园区接二连三,第一次走出大山就让她看到了海阔天空的北京市场。一年后,她把自己的丈夫也带到北京,在建筑工地打工。由于租不起房子,丈夫白天工地干活,晚上没地方住,她把一些纸箱压扁铺在地上让丈夫偷偷住在物业公司无人居住的地下室走廊,冬天没暖气,可没少受冻。几次被物业公司发现了,追得东躲西藏,有时候就要在外面过夜。马金娥说起自己的过去几度哽咽,眼泪在眼眶中打转。隔了一会,她接着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依靠自己的勤劳诚实,得到了业主的同情。在自己服务的园区中,有一个业主是山西大同人,免费让他们居住自己的地下室毛坯房,他们一直居住了两年多。虽然她已经回来了,但她的丈夫还在那里住着,他们非常感激。

谈到重返北京的期待,马金娥说,出门在外,困难在所难免,但只要自己勤劳诚实、吃苦耐劳,赢得客户信任,车到山前必有路,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这次培训后,自己有了护工技能,工资收入肯定有较大增长,而且天津、阳泉到北京都方便,自己和丈夫再大干五年,等孩子们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家里的日子就熬出了头,将来有机会了争取让他们到北京发展,到时就能彻底摆脱贫困。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马金娥只是千百名即将走出大山的吕梁护工中的一名普通妇女,尽管她的生活经历有一些辛酸,但我们能够从她朴实的话语中感受到自信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