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后,文水县农村初中南武中学传出喜讯,学校今年考入文水中学的有12人,在农村初中学校里成绩不错,这离不开学校教学的扎实,更离不开扎根农村的一批优秀教师,而邓美琴就是其中的一位。
邓美琴,2002年毕业于离石师范,2003年任教于文水南齐中学,2005年9月在南武中学任教至今,一直坚守在农村教学一线。笔者问邓老师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什么独特的教学方法,她脸上浮现出慈母般的笑容:“我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培养,学校放心,家长放心。”
坚持家访是南武中学多年来的好传统。每年寒假所有老师分组入户,进到每个孩子家里,检查孩子们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学习难题,并且按学生的学习习惯,把住得近的孩子们分成一个学习组互相督促,结对帮扶。老师布置好学习任务后,每天在微信学习群里打卡,让孩子们把学习状态一直延伸到课外。邓老师告诉笔者,这样的方法让自己班上的不少孩子得益。
“我班里有一个叫陈佳康的孩子,他偏科非常严重,理科成绩相当好,唯独不喜欢学英语。我是班主任,注意到孩子偏科问题严重后,结合学校家访和学生结对帮扶的办法,代课教师管课上,我管课下。早自习、跑操以后、午饭以后我就督促他把最近学了的内容给我念,念会了就给我背,逼着他不想念也得念,放学回家以后微信里给我背,放寒假以后在学习小组里背。去年寒假家访,发现他英语不在状态,于是调整编组,让一位同学盯紧帮助,一个假期下来,进步很大。一学期以后我发现不用我主动找他了,他自己来找我了,而且背的越来越流利了!”邓老师自豪地告诉笔者,陈佳康已经顺利考入了文水中学,这比我“自己孩子”考好了还激动。
农村教育面临很明显的一个问题是留守儿童教育,在农村,大多年轻父母为了生计选择外出打工,孩子们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而家里老人不具备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的能力。在邓老师班里,也有不少这样的学生,邓老师说:“父母不在身边,那就只能我暂时充当父母角色,和学生的父母联系的多点,共同配合起来,孩子的学习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刘春禹是邓老师班里的一名留守儿童,在临近中考的时候,成绩下滑比较严重,邓老师注意到这一情况和孩子谈心后知道,孩子想父母了。她立刻和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回来陪伴孩子中考,“什么都没有孩子中考重要啊”。就这样,几个月的陪伴后孩子成绩提升,中考以较好的成绩考入文水二中。孩子妈妈胡竹燕激动地说:“真的太感谢邓老师对我家孩子的细心关怀,邓老师把学生当自己孩子培养,我们做家长得除了感谢就是配合!”
在学校,除了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心理、生活各方面也要特别注意。有位叫月琴的孩子是邓老师班里的孤儿,平时和姑姑在一块生活,孩子有时候穿戴的衣服不合季节,邓老师就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把家里能穿的衣服给她穿。她不爱说话,从来不主动和人交流,邓老师就利用班会时间让月琴融入班集体,鼓励她积极面对生活。她利用闲碎时间教孩子认字、念句子、读课文。慢慢地,孩子在班集体里越来越有自信,邓老师就让她当物理课代表,帮老师统计作业名单,当宿舍长,成为班里老师的得力助手。今年中考,考虑孩子实际情况和家庭条件,邓老师向孩子的姑姑推荐了太原一所慈善学校让孩子学技术。同事胡向凯评价邓老师:“邓老师在学校是又当父母,又当老师,对学生事无巨细,是我们老师学习的榜样。”
十几年的农村教学生活,带给邓老师的不仅是学生成绩优异的喜悦,更多收获的是学校、同事、家长、学生的认可。许多农村需要像邓美琴一样的老师,她们靠慈母般的心撑起了农村孩子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