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县域·孝义

下堡镇: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 文/武姝君 图/赵泉 武斌

下堡新区

富硒核桃

华旺钙业

美丽乡村西程庄村一角

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在下堡镇广场举行

下堡镇万亩核桃林

无人机施肥、核桃进酒店、核桃专业管护队,富硒核桃逐步走向规模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道路;学声乐、学网络编程、学摄影,太原理工大学支教学生给农村孩子带来多彩的暑假;双选会、百千万群、金精化工入选山西省民营科技型企业,青年才俊为乡镇建设激发头脑风暴……新动能,为下堡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一个先锋下堡、奋进下堡、干净下堡、美丽下堡在新时代迈出了新步伐。

“核”动能,核桃富民

青皮核桃在手,右手握离刀,咔声分两半,离刀插入,左手将半颗核桃一转,饱满完整的核桃仁随之旋转而出。8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式核桃比赛在下堡镇火热开赛,30多名公式核桃能手挑选自家最好的核桃上场竞争“最快一刀”,周边群众一边呐喊助威一边品尝美味特产,欢声笑语溢满山乡。

下堡镇种植核桃历史悠久,几乎家家都有核桃树,最老的核桃树被称为“汾州核桃树龄王”,现在已有六百多岁了,如今全镇种植核桃2.6万亩,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今年核桃喜获丰收,青皮核桃采摘、电商网上售卖核桃、核桃进酒店让富硒核桃持续热卖,仅20多天,已销售核桃20万斤。

“经常带着七八个徒弟外出干活,孝义的驿马乡、南阳乡、杜村乡、兑镇镇、阳泉曲镇的核桃树管理都是我们合作社修剪、管护,最近几年还去临县管护”,今年57岁的武学飞是下卫底村保丰核桃树管护技术专业合作社的技术骨干,不仅家里有几亩核桃树,还和老伴一起加入管护队。除了外出,他还给其他乡镇村民授课,讲一次课可收入二三百元。

“我们现在是新型职业农民!”从一名贫困户农民到给成百人讲课的技术员,武学飞感觉一辈子腰杆从来没有这么直过。靠着这项“技术资本”,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和一个研究生。

“盛果期平均亩产达300斤,农民每亩增收750元,在管护队工作旺季一天200元,加上授课费,一年赚个三四万没问题”,下卫底村党支部书记武殿生给村民算了一笔账。如今村里有200多人参加了管护队,合作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统一组织、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结算的“四统一”发展管理模式,而且为拓宽农户收入渠道,还在核桃林下间作小杂粮、开展林下育苗等。

一把剪树剪子闯天涯,春秋剪树,农闲授课,忙时脱皮加工核桃,核桃产业走上了一条规模化、市场化、职业化、品牌化之路,成为西部山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下堡镇党委书记刘健表示,“核桃产业就是下堡镇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我们准备把支部建在核桃产业链上,实现种植、管护、加工、销售全覆盖,激发下堡镇产业发展‘核’动能!”

学动能,教育先行

“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帮助下,我学了网络编程,现在可以编写一个简单的网页了!”张钰亭是下堡初中的一名初二学生,在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支教活动中,她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假期。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太原理工大学孝义校区的20余名师生走进下堡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支教活动。20多天的支教,下堡镇的中小学生学习了篮球、网络编程、书画、摄影、无人机、合唱等六大类12项特色培训。不仅让太原理工大学孝义校区的支教大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不断拓展提升综合素质,也让西部山区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认识了多彩的世界,少了一份自卑,多了一份自信。

西程庄村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学质量在全镇排名第一,最近村里又有了新变化,整洁卫生的厕所建了起来,解决了走读家长的大问题。原来为方便走读、陪读家长,村里免费提供住宿,并免了学费、借读费、租房费用,随着走读家长的增多,如厕卫生成为一大问题。“有了学生就有了希望,学生和家长的事情,都是我们村的大事情”,西程庄村70多岁的老书记程厚福二话不说,急群众之所急,将“厕所革命”高标准完成。

没有学校,孩子会走,孩子一走,大人也走,村子就空了。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教育是振兴乡村的基础和先导力量。下堡镇有一个初中,两个小学,两个幼儿园,1200多名学生。随着村庄搬迁和撤点并校,学生越来越少,如何给孱弱的乡村教育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尊师重教是硬道理。“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今年中考统招破零给我们很大鼓舞,我们承诺只要三年教出好成绩就有重奖”,下堡镇党委书记刘健表示,为了给学校补充新鲜血液,今年还新招了6名老师,通过奖补鼓励和帮助她们扎根乡村,成为乡土文化的参与者、引领者,提升乡村精神风貌,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智动能,创新引领

“这么多年在外,还是第一次和镇长直接对话”,一位在广州工作的下堡人在群里激动地说,虽然心系家乡,但不知道该为家乡做点什么,联系谁,没想到一镇之长会主动联系他们。

在镇长郭峥的微信里,有三个特殊的群,被他称为百千万群,“百川入海”群里是全镇待业青年,“千帆竞发”群里是在外就业人才,“万箭齐发”群是企业、项目群。待业青年就业难,企业用工难,企业有什么需求,政府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外面有什么好的项目,这一系列问题,尽在掌中解决。

微信群的建立打破了沟通障碍,企业和待业青年双向选择,一批有实力有专业特长的待业青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结束了家里蹲、啃老,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一线城市文明创建样本,养老院托管案例,“一亩田”农产品供求平台,下堡镇像长了“千里眼、顺风耳”,在外工作的青年才俊出谋划策,在线指导,热心助力家乡建设。

沟通无障碍,干事有激情。在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金精化工入选山西省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人才田武军自学成才,热衷改进工艺、发明创造,孝义所获49个发明专利他一人独揽5项,企业获得所得税减免10%的优惠政策,下堡镇掀起了一股创新热潮。

以前出去找项目,现在项目主动找过来。耐材产业链延伸、养老院托管、中部引黄出水口引水等项目紧张规划,拓展一沟一品、提升公路经济、建设文化活动中心等有条不紊。富硒核桃出精品再造绿水青山,中心集镇新动能引领乡村振兴,新动能涌动的下堡镇,产业兴旺、教育振兴、人才引领的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