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从我家的砖木结构瓦房说起

□ 杨光太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2018年4月退休,在教育战线上奋战了四十余年,四十年来风风雨雨,道路坎坷不平,要说住房的变迁,说起来话长,还得从我年轻时说起。

(一)

1976年,高中毕业,当时我18岁,回村劳动锻炼。次年,全县各大村设七年制教学点,村委会推荐我担任了本村的民办教师。当时,民办教师待遇相当可以,工分加补贴,还有以工代粮,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上岗不到一年,隔三岔五就有人上门谈亲说媒,我都婉言谢绝了。我想,父亲含辛茹苦,供我念书识字,我怎能只顾自己结婚成人,不管父亲的衣食住所呢!我决定先盖房子后结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借此良机,写了一份地基申请书,所在大队就批给了我一块3分地基,全家人省吃俭用准备盖房。曾记得,我担任民办教师第一季度领到30元钱,我就买了20根木椽,准备盖房子用。终于在1980年盖起3米排间,4米8深的五间砖木结构的新瓦房。房子盖好,还未入住,来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盖房子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哪里还有钱结婚?真是想也不敢想,可是当时我们的校长,就看准了我,星期天硬拉着我去他亲戚家相亲,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结果无巧不成书,攀谈中,与妻子俩人都有好感,她父亲也表示同意,除没有多收聘礼外,还退回来一笔钱,让我们装修房子用。我们于1981年秋结婚,生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可是万万没想到,生产责任制后,大集体解散了,工分没有了,全家四口人,只好靠当时每月19元8角的工资来维持生活,后来我利用寒暑假,去当木工,才度过了那段特殊困难时期。

(二)

1996年至2005年,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时期。在此时期,我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特别是1996年,参加了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全县排名第四。全家人闻讯后,高兴得夜不能寐,从此我转为公办教师,继承了母亲遗志。可不料祸从天降,父亲因年老体弱,患了不治之症,离开了人世。这一年真让我悲喜交加,也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父亲去世后,我化悲痛为力量,一心一意努力工作,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不知不觉到了2005年,儿子大学毕业,到了结婚年龄,我和妻子将原来的房子拆倒,在原来的地基上,新盖了4米排间,8米深的四间盖板房,室内配套设施:太阳能、上下水、顶棚等都是一流的,特别是我自行设计,亲手建造的高3米,宽3米的仿古式大门,更让全村人羡慕。艰苦的环境把我打造成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我家的生活更是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同年冬天,儿子自找对象,我们为他办了喜事,全家人入住新居,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

随着社会改革的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党的富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特别关心广大教师的生活,我也不例外,利用住房公积金,分期付款在县城购置了一套130平方米,价值60多万元的楼房。2006年,我们三代人喜迁新居,当我看到孙子坐在写字台前看书写字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大到社会的进步,小到住房的变迁,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千言万语总归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作者系岚县社科乡圪埚中心校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