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从山里放羊娃到省城新居民

□ 温继舟

我于1954年7月出生。小的时候,村里山高沟深严重缺水。就连一日三餐的洗锅刷碗水,母亲也要澄淀几次再用。曾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山西日报的一个记者专题报道过此事,且配有村民排队等水的黑白照片。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从2005年起,全村400多口人已陆续搬进了公路旁的移民新村,石楼县裴沟乡申家洼新村。

由于工作需要,我先后在多个部门工作过。第一个工作是当教师,后来担任曹家垣乡联校校长,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退休的时候是在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当教师时候的第一张奖状和一支金星牌钢笔,以及退休之前的各类奖品和荣誉证书装满了我的一个小箱子。面对这沉甸甸的小箱子,我常默默反思:是党培养了我,使我从一名山里放羊娃成长为一名公务员。是申家洼村的土地养育了我,使我从一名山村少年,成长为今天基本常住省城太原的一名社区居民。

近年来,我村的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特别是年轻一代,市场经济意识增强了,三分之二的青年人活跃在省内外服务业、运输业等行业,我家也在三年前拥有了小轿车。十年前的2009年秋,我第一次飞往厦门,游览了鼓浪屿和武夷山等景区。之后又报团陆续游了海南、重庆、四川以及华东五市等地景点;2017年初冬,我感受了新马泰的风采。今年春节,孩子带着我在香港、澳门及广东一带体会了不一样的年味儿。

2008年10月,我来到太原生活,十多年来,虽经历了由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但总体讲我是开心快乐的。一是外孙女从呱呱坠地到如今上了小学,一直都是在我和老伴的呵护之下成长,自己有较强的获得感。二是我把这十年来的时光,视为人生再学习的大好时机。女儿在工作中一次次地披红戴花,获得荣誉,使我有更多的自豪感。值得一提的是十多年来,我从未间断写关于“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议题的论文,连续七年被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评选为优秀论文,并参加了历次全国的老年工作学术交流高峰论坛。

如今,我们赶上了中国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许多中老年朋友都在享受着智能手机、网络消费,当我们晨练在林荫小道,当我们闲逛在繁华闹市区,当我们夜半聚会独身归家走在无人的大街小巷时,感叹都会这个时代是伟大的、幸福的!

我现在在太原市委党校老年大学书画班学习已经三个年头了。三年的学习实践,引领我进入了新的生活;这正是:

老年大学搭平台,新老朋友展英才;

琴棋书画兴趣广,艺术交流乐交往。

不忘初心刻心上,牢记使命忠于党;

热爱生活乐无穷,奉献余热排头兵。

(作者系石楼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