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王卫斌
连日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市社科理论界引发热烈反响,参与学习讨论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要切实提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做好学习领会、理论宣讲、思想阐释和咨政建言工作,展现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与历史责任。
提出新理论 彰显理论自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了重要部署,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市委讲师团副团长李华强说。
李华强认为,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晶,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重大改革举措,作为理论研究人员,要带头掀起学习全会精神的热潮,宣传好全会精神,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
提出新目标 贡献中国智慧
市委党校副教授、教务处处长刘志明认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与十九大确定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三步走”战略一脉相承,是对十九大报告的逻辑延伸和展开,是落实十九大有关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综合考验。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前进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我们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定型的、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作出新部署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是对这个总目标的深化和展开,同时又作出许多新的部署和安排。”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白庆春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会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深刻阐述了推进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作为我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守正创新,加强改革谋划,深化改革管理,突破改革重点,建立改革试点,抓实改革调研,严肃改革督查,提炼改革成果,组织改革培训,注重改革宣传,规范改革考评,十个环节全方位推进改革,履行市委深改委参谋助手作用、机关职能作用,扎实推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为“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注入强大动力活力。
总结新经验 指明改革方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市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薛斌在谈到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意义时这样说。薛斌表示,十九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决定既有理论上的新概括,又有实践上的新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薛斌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承前启后,是一次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