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文水

文水县聚焦“三农”推动乡村振兴

本报讯 文水县编制了乡村振兴五年总体规划和“5+1”专项规划,确定并实施乡村振兴“156”工程。坚持把“三农”领域作为财政投入的“大头”,加大支持引导力度,去年和今年共拿出2500万元补贴引导资金,持续撬动社会资本流进入“三农”领域,助推乡村振兴。

该县聚焦“农业强起来”,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发展力度。目前,全县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了41户,占全市的19%,数量和产值稳居全市首位。特别是经过激烈的市场筛选退出之后,吕梁的4户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都在文水。大象农牧和牧标牛业进入“全国农业企业500强榜单”。刘胡兰镇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试点”。保贤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该县聚焦“农村美起来”,不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盯住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这一痛点,下大气力“施药祛痛”,扎实开展“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行动,持续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县城及307国道沿线33个村实行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投资2900万元建成12个农村垃圾转运站建设,70%的农村建立卫生费收缴制度,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逐步完善。加快建设8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和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该县聚焦“农民富起来”,不断加大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力度。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划定37.4万亩玉米生产功能区,同时,持续调整种植结构,马铃薯、西兰花、中药材、小杂粮等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优质耕地的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固本提质,土地入股、资源利用、混合经营等成功模式得到推广,8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万元以上,68%的村达到5万元以上。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的“红利”正在转化为惠及老百姓的“福利”。(马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