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脱贫攻坚专刊

任杰平:养猪蹚出致富路

□ 文/图 本报记者 郭炳中

任杰平正在给仔猪添加饲料

肥壮的种猪

在农村养猪又脏又累,风险又高,没人愿意干。现年56岁,中阳县金罗镇的任杰平,却认准了这个事儿,凭着一股犟劲儿,前两年硬是干起了这行。

2017年,正当他的事业稳步上升的时候,却赶上了全国猪市低迷,肉价暴跌。他的猪场出栏的200头育肥猪,一下子赔了六七万元。这对他来说是致命性的一次打击。“当时没有经验,没有技术,猪瘟来了也不懂得防疫,光凭着热情蛮干,损失非常惨重!”任杰平说。

在哪儿跌倒了,在哪儿爬起来。任杰平一边向行家请教,一边啃上了《猪的育肥管理》《科学养猪》《猪病防治》等杂志、书籍,还参加了县里、镇 里组织的畜牧培训班。边学边养,边养边学,慢慢地掌握了饲养和疫病防治技术。

随着经验的丰富,任杰平养的猪逐渐多起来、肥起来。

任杰平说:“虽然赶上了市场的动荡,但是我养猪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我相信低谷过后就会迎来高峰,风雨过后终将是彩虹。” 今年,他在金罗镇信用社贷了10万元金融扶贫款,又向亲戚朋友借了好几万元钱,迎难而上再出发。这次他建起了标准化圈舍,购买了先进的饲料粉碎设备,加大了硬件建设。

今年猪市回暖,生猪价格一度达到40元一公斤。他的猪场现存栏有200多头生猪,截至目前已出栏六十多头,不仅还清了所有外债,还纯剩三四万元。

任杰平一家喜上眉梢,辛苦有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