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文水

强基铸魂党旗飘

——文水县推动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纪实

□ 马智勇 苏忠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党支部是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只有强健根基,根深入里,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才能应对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新挑战,才能树立和维护党的良好形象,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文水县在基层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农村后备干部质量不高,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等问题。面对现状,检视问题,县委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摆在首位,全力推动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

抓整顿,关键要找到好方法、好举措。为此,县委成立领导组,出台“实施意见”整体谋划,印发“推进办法”和“整顿方案”具体实施,建立“工作台账”销号管理,组织推进会、培训会、现场观摩,以“三有三化”一村一策予转化跟进推动落实。严格按照“四必访”“三必问”要求,实行县级领导联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制度,在深入研判中抓整顿。每个软弱涣散党组织确定1名县级领导联村,1名乡镇党委书记亲自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村,聚合“四个一”力量开展专项整顿。针对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壮大、村容村貌整治、民生实事办理等工作,发动组织、纪检、财政、民政、环保等部门和乡镇,协调联动介入整顿。

今年,全县动态排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12个,其中农村党组织86个,截至10月底,已完成整顿111个,转化率为99%。今年主题教育确定的4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已全部完成整改。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力普遍增强,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建强村级组织体系。换届中坚持先换支部后换村委,保证支部领导村委换届。按照《党章》要求规范设置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规定,形成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级组织发挥作用的格局。

选强一批“领头雁”。坚持激励优先,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年平均报酬由6500元提高到2.45万元,出台任主干20年以上、获得“四好”以上表彰12次以上的享受每月2500元长期补贴政策。坚持典型引路,每年表彰优秀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组织书记,为敢担当善作为的党支部书记撑腰打气。

培养合格党员,让信念坚定成为党员和后备干部队伍主旋律。依托县乡党校、“主题党日”“学习强国”“山西智慧党建”“胡兰党建”等平台,不断加强党员队伍教育,对1.2万农村党员进行了普遍轮训。按“班子成员重点管理、一般党员强化管理、流动党员跟踪管理、年老体弱党员关爱管理”的分类管理办法,在农村和机关分别开展“双联四帮”“两围绕四带头”活动。严格落实“两办法一提醒”制度。开展为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严格执行农村党支部书记发展三代以内直系或旁系血亲报批制度,重点解决一些村多年不发展党员、新党员质量不高和“近亲繁殖”问题。成立乡镇党委优秀青年党支部,吸收农村“双带”能力强、年龄小、学历高的优秀人才加入党员队伍,作为农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锻炼。

配备一批党务干部,为上下贯通抓党建提供专业化人员保证。结合机构改革和村“两委”换届,专门设置了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办、村“两委”办,配备了强有力的党建办主任、“两委”办主任,形成县委党建办(县委组织部)、系统(乡镇)党委党建办、各单位党建办和村“两委”办的党建工作三级网络体系。

健全一套工作机制,确保议事决策和日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四监督”工作法;在每月1、2、3日明确了各单位先组织“民主议事日”再集中开展“主题党日”,有效解决了“三会一课”经常化和一些单位领导班子议事不经常、决策不科学的问题。

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抓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闲置资产和土地,共收回集体承包地15000多亩,村均增收3.75万元。以实现“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按照“一村一策”利用土地资源、特色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县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36个,占比68.3%,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服务功能开展。

完善推进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完成乡镇“八有”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建好活动阵地,解决了12个乡镇办公用房填平补齐、完成了33个新建、66个改扩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任务;帮扶单位按“6+6”帮扶任务,为全县199个村全部配备了电脑、取暖等设备,为乡镇和农村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育查处了一批不在状态的干部。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时清理涉纪涉刑涉黑和不胜任不尽职村“两委”干部。在治理非法采砂专项行动中,县委一次问责干部12名,其中对5名村党支部书记给予撤职处理。对村主干出现空缺的,推动“一肩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急民所需,敬畏法纪、遵章守规的意识明显增强。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向高质量发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推动基层基础工作的最佳注脚。基层抓好了,基础夯实了,人心凝聚了,全县各项工作也随之有了牢固支撑。

实施开栅镇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投资1.8亿元,完成修复面积3000亩,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沙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栅村是吕梁第一大村,有1.3万人口,308名党员,因毁地挖砂原村党委书记被撤职后,新选举产生的党委书记兼村委主任主动担当、认真履职,禁绝毁地挖砂,主动带领党员加入生态修复综合整治中,为初步恢复林被发挥了党组织的优势。

开展环保攻坚“十大行动”、污染防治“1+4”攻坚行动、“大干50天”、“百日清零”专项行动等整治,集中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胡兰污水处理厂、杭城村及周边村庄污水处理厂及涉水企业等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建成3000万元的养殖屠宰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村容村貌根本改善,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一件件重点工程建设,让群众看到了人居环境改善的美好希望……

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9.1亿元,涉及6个乡镇62村57833户,总供热面积669.59万平方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绿化力度,出行环境,卫生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固本强基枝繁叶茂,强根铸魂百木迎春。在这里,我们已经听到:在县委“一核三位五区”战略引领下,45万文水人民不懈前行奋进新时代的铿锵足音。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到:沐浴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阳光雨露,女皇故里、英雄家乡,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一定会行稳致远,迎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