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少伟 通讯员 张瑜 赵亚路
生活平安幸福,是因为有人为保驾护航。
又一年寒冬岁末,吕梁山被笼罩在一片寒气中。俯身望去,在那山乡田野间,总有一群人翻山越岭奔忙着。那是检察官发放司法救助款的身影......大山深处,一枚检徽,一声谢谢,勾画出一幕幕“检民情深”的温馨画面。
手记一:来自检察长的关心
在采访中,无意中翻到一段市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王惠写的手记,不觉感慨万千。她写道:距离深入兴县奥家湾乡石槽沟村发放救助款,虽已过去一周时间,却还是常想起那天感动人的场景,也常想起被害人的憨厚朴实,我不只一次感慨,人和人之间的友爱,或许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更多的应该是初心的守护、使命的担当吧!
刘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不幸遇害,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既当爹又当妈,照顾尚未成年的儿女成了他肩上的重任,根本无暇顾及劳务。更雪上加霜的是,被告人白某家庭经济困难,即使判决生效,可能也无力支付赔偿金。
刘鞭不幸的遭遇,被市检察院检察长郭鸿一直记挂在心上。郭鸿说:“司法救助是检察机关彰显司法关怀的重要举措。以往我们是让救助对象自己领取,现在要打破常规思维,主动上门服务,就像扶贫工作一样,救助入户、精准救助,让老百姓感受到检察温度。”
2019年11月26日,是司法救助款发放的日子。一大早,郭鸿便赶到刘某家中发放司法救助款,告诉他,党和国家惦念着咱老百姓,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提出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决定、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服务”是我省开展主题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自选动作”。为了将这项“自选动作”落实到位、做出效果、抓出特色,市检察院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次司法救助款从形式上由以往的“通知领取”变成“上门服务”,就是把主题教育的成效具体体现在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真正打通了“司法救助”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少跑路,让救助更及时,让司法更公正。
手记二:“悬崖村庄”的来客
这是一篇看得让人觉得惊险的手记。市检察院检察官薛秀东写道:从石槽沟村出来,简单就餐后,前往下一个村庄。赶趟儿的间隙我打了个盹儿,但是很快便醒来了。无意中望了一眼窗外,惊呆了,上山的路陡的像一根柱子,顶端分散着几孔窑洞、几棵枣树,远远看去有几个人头在晃动……
大约两个小时,车开到了代店村。村子伫立在一座很高的山崖上,崖边有几孔窑洞里,被救助的对象王某就住在这儿。王某60多岁了,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老伴儿死在了在非法追债过程中。
山里群众的生活条件依然很艰苦,如何通过司法救助给他们带去一些帮助?这成了吕梁市检察院司法救助工作创新的焦点。该院将司法救助与助力脱贫攻坚相衔接,开拓司法救助案源,对贫困人口、未成年人、残疾人、军烈属等特殊人群、弱势群体进行重点关怀;创新司法救助形式,坚持做到应救助则救助,把更多司法被害人及其家属纳入救助范围,实现救助人数和金额的新突破,让每一名受害人及其家属都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看到这些身穿佩戴检徽的检察官,王奶奶激动地说:“家里好多年没来过客人了,你们来了,我可开心哩!”
“这是我们根据你的申请,特地向吕梁市政法委申请的司法救助金,希望能帮助你让老伴儿早日入土为安。”检察官薛秀东向王奶奶解释道。
手记三:别怕,我们陪着你
“别怕,我们陪着你。”这是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延荣平手记中的话。他写道,“是怎样的坚强,让一个女人独立撑起一个家?是怎样的宽容,让一个女人放下成见?是怎样的倔强,让一个女人勇敢——要知道她是一个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女人啊!”
“阿梅来了……”
“我亲自去接待!”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穆生富抢过干警的话,转身走向情绪疏导室。阿梅的丈夫和儿子死在一场车祸中,自己左手也在那场车祸中失去知觉,至今无法干活。
办案检察官几次打电话,主动要求上门服务。但是,都被阿梅拒绝了。阿梅说,“不想让大家看到我狼狈的样子”。因为服用药物激素过多,阿梅看起来有些臃肿。
在情绪疏导室,阿梅拒绝了检察官的帮助。她坚持要自己办理手续、填写资料。“可以的,我可以。”她一边说,一边吃力地写着。她不太会写字,几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的;她的左手用不上力,每一个都写得很痛苦,额头上渗透出豆粒大小的汗珠。即便是这样,她依然以德报怨,选择宽容肇事者。她说,“我心痛啊,家里的男人一下子都没了,我也不能劳动,怎么能不心痛?可是心痛也换不回来两个家人的命啊!何况,肇事者确实是无力赔偿啊!人家态度挺好,我不能强迫他啊,总不能我的家散了,让他的家也散了吧,他尽力就好。”
“就阿梅而言,同时失去了两位至亲的精神打击远比物质的贫困更痛苦。要知道,她每一次看到自己的女儿,都会想到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这种煎熬是我们常人难以感同身受的,这种打击足以压垮一个人。所以我们的司法救助应该再拓宽渠道,从物质层面深入到精神层面,帮助每一位被害人家属走出刑事案件伤害带来的阴霾。”副检察长穆生富这样总结阿梅事例带给司法救助工作带来的启示。
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是彰显司法关怀的重要行动,不仅要让老百姓拿到救助金,更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国家在关注他们。救助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精神上的慰藉。近年来,市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创新司法救助工作模式,注重从物质层面深入到精神层面,建立情绪疏导体制,打造情绪疏导室,针对遭受到重大打击、有心理阴影的救助对象,进行回访和心理疏导,积极的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彰显司法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