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微软成功的启示

□ 梁瑜

据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我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36.7万人中,拥有高级职称者人员3278名,中级职称人员2108名,两者相加,占比1.6%,与发达省市7.2%的比例比起来,可谓相差甚远。

人员素质偏低,导致企业经营水平较低,企业发展激情不足,这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

时光拉回上世纪。1975年冬天,美国哈佛大学里,两名年轻的大学生夜以继日地工作,为“牛郎星”电脑编写BASC程序。他们睡觉,常常就睡在书桌上或是地板上,好些日子里既不吃东西也不会见任何人。

五个星期的努力换来世界上第一个微型电脑运行软件公司——微软公司的成立,这两位年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和他的合伙人保罗。

后来的故事不用多说,比尔·盖茨成为美国第一富翁,保罗的资产也高达100亿美元以上。微软公司成为雇佣员工达17000人、年销售量达到70亿美元的大公司,其股票的市场价值超过468亿美元。

微软公司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威力自不必言,而创业者的科学思维、管理素质,尤其是巨大的创业热情、经营智慧更是首当其冲。

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巨浪中,我市民企产业结构仍属资源主导型,且单体规模小,成长性差,抗市场风险能力普遍较弱。

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中,也出现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但远没有做大做强,更没有达到做精做尖,市场化和外向度都比较低。

微软成功的根本在于抓住了个人电脑发展的历史机遇,迎接了朝阳产业的诞生和升起。新时代洪流中,我市企业只有奋力提高自主研发新产品能力,创建产品品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核心竞争力。

要着力提升民营企业素质,加强对民营企业家和小微企业主的教育培训。建立规范的培训平台,突出培养中小微企业领导人才,加强对小微企业主和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培训。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企业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各级政府要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支持民营企业创品牌,鼓励企业并购国外高端品牌。

加大引进人才支持力度。推动高校毕业生及专业技术人员到民营经济领域就业,实施“教授博士进民企”工程,民营企业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人才同样享受政府补贴。将民营企业的各类人才纳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培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