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三农

孙平莲:多管齐下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本报记者 王涛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基层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各级政府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在当前医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些亟待改进的方面。省政协委员、吕梁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孙平莲对此非常关心,在本次大会上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调研情况,孙平莲说,目前,县级以上医院普遍一号难求、人满为患,乡镇(社区)医院喜忧参半、运行困难,村级卫生室门可罗雀、生存艰难。“区域联动,医疗资源共享”,让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分诊制构想远未实现。据统计,2018年全市基层医院就诊率为35%,离国家要求基层就诊率65%的目标相去甚远。

针对基层医院的就诊率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孙平莲建议,一是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群体来确定薪酬,提高医生收入水平,让好医生愿意留在基层,同时鼓励退休老专家回家乡服务。要建立高等级医院“凡晋必下”制度,把在基层医院服务经历作为医生评职称、提职务的必要条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二是切实把分级诊疗及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落到实处。通过调整医保报销比例等措施,引导病人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选择不同层级的医院就诊;三是加强对药品和医用器材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四是多措并举遏制过度医疗。各级医疗机构要改变工作评价机制,坚决杜绝以营利为目的的考核机制。可以借鉴全国乃至世界先进经验,采取常见疾病治疗招标制度,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五是把常见慢性病及急性危重疾病纳入医保范围;六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养老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的投入,恢复医院的社会事业性质,从根本上解决医院以医养医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