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三农

温林:支农信贷让我有了信心

□ 徐龙

在方山县北武当镇下昔村文化广场旁,有一处漂亮的平房,这就是温林的家。每次扶贫工作队入户时,谈到最多的就是他们夫妻养的鸡和对支农信贷政策的感谢。

“以前也不是没想过搞养殖,但没有本钱,再加上那时候儿子和女儿在大学、中专读书,根本就挤不出钱。后来听说有支农扶贫款,帮扶干部入户宣传时我就动心了,可又担心利息不高,到期还不上咋办。”提起接触支农扶贫信贷的前前后后,温林的热情一下子就起来了。

“那你后来是怎样下决心贷款的呢?”笔者问。

“后来了解清楚了,贷款利息不高,同时,我又想,既然我们夫妻年轻有力气又有时间,只要用心做了,还怕到时候还不上吗?”

说干就干,温林向北武当农村信用社申请了支农扶贫贷款,搞起了养鸡,然而,好景不长,过了几个月后他发现,鸡肉和鸡蛋的价格不稳定,主要是受禽流感影响。除去饲料和药品成本,就算有足够数量的小鸡和肉鸡出栏,鸡蛋上市,剩下的收益也没有多少。

一边是还贷压力,一边又担心产业搞不好愧对政府的好政策。可苦思冥想之后,温林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贷款下来了, 鸡舍也建成了,不可能说不做就不做吧。

这一切妻子崔连娥都看在眼里,她提出再养一批小鸡和母鸡的想法。听了妻子的提议,温林并没有马上行动,他赴省城、吕梁市,了解小鸡、肉鸡、鸡蛋、饲料的价格,经过计算后发现,养鸡还是可行的,正好院子前有一片空地,紧靠下昔河再建一个简易的鸡舍就可以。

于是,温林马上购进了一批小鸡,随着养鸡时间越来越长,他发现,不仅鸡价, 鸡蛋价格更加稳定,而且自家种植的青菜和玉米可以当饲料,成本下来了,品质上去了,鸡粪也能卖钱。温林又趁热打铁,在下昔街头开起了蔬菜水果门市部,除出售绿色无公害蔬菜和水果外,还专门出售自家的鸡蛋,生意非常红火,很受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欢迎。去年秋天以来,温林的鸡已经远远超过5000多只,“咯咯咕咕”的鸡鸣声与家中时常响起的音乐声连成一片,好一曲优美动听的脱贫富乐曲。

“支农扶贫款给了我支持,也为我打开了脱贫致富大门。我不仅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更要用实际行动过上好日子。”温林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