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到隆冬季节,柳林县石西两河口湿地公园和清河上游便会迎来一群群特殊的“客人”,它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和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赤麻鸭。
珍禽鸟类栖息清河,是柳林县域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柳林县委、县政府一以贯之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在沿黄三北防护林建设过程中,累计完成人工造林 66.5 万亩,建成“两片、四园、五线”的生态网络框架。同时,推行“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的造林机制,开发林果产业,多措兴林,多轮驱动。特别是以综合治理为方式,统筹规划,规模推进,确定联盛园区、龙门垣园区、军渡示范区、成家庄园区四个不同功能工程区,每年以四万亩的规模梯次推进,实现综合治理。
龙门垣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是柳林县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集中连片开发的样板区,工程总面积 5.35 万亩,总投资 9800 万元。该工程建设坚持以荒山造林为主,林下经济、林区道路、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多管齐下,打造生态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综合示范区。
该工程建成后,区域林木覆盖率将提高到 50%以上,对水土保持和实现东部山区生态景观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起到重要作用。待核桃经济林挂果后,预计户均年增收5400元。5至10年后该工程可带动周边 3000 名农民就业,实现农民人均年收入 1.5 万元。
柳林黄河沿线万亩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是柳林县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集中连片开发的生态修复样板工程,也是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的重点工程之一。工程总面积 5.35 万亩,总投资 9800 万元,共栽植核桃经济林3万亩、生态林 2.1 万亩,沿黄河50公里区域的林木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对沿黄流域水土保持和实现山区生态景观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柳林县薛村镇林业站站长岳建国介绍道:“沿黄岸边的地质结构以石头为主,过去栽树的时候成活率很低。近几年咱们利用专业队栽树体制,挖大坑、浇大水、客土回填,现在基本上全部披上绿装,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一到夏天整个山上沟沟洼洼都是绿油油的一片”。
柳林县将红枣这一富民产业放到黄河绿色屏障的规划建设中予以推动发展。
每到秋季,从孟门镇到三交镇黄河沿岸,近百里的沿黄红枣林带,到处可以看到红彤彤的枣儿挂在枝头,一派丰收的场景。全县红枣林成林面积主要分布在三交镇、高家沟乡、石西乡、薛村镇、孟门镇等沿黄五乡镇。
2019年,柳林县全面打响红枣振兴战,制定了红枣振兴规划,高标准打造科技示范园区,推进红枣产业提质增效。
柳林沿黄百里红枣林带年平均盛产红枣3000万公斤。全县现有120余家中小规模型红枣深加工企业,年可加工转化原枣1.2亿斤,加工生产有蜜枣、贡枣、滩枣、空心枣、玉枣、脆枣、珍珠枣等二十余个初加工产品,红枣产业及其相关连带产业的年产值大约在5亿余元左右,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传统依托。
目前,柳林县在黄河沿岸发展28万亩红枣林,在东部山区发展25万亩核桃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4.5%,实现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双赢。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县”荣誉称号。 (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