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也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生态环境美不美,生态基础牢不牢,关系着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关系着老百姓的幸福安康,关系着美丽吕梁的建设。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为全市上下保护生态环境和坚持绿色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思路,提供了行动指南。
过去一年,我市绿色发展捷报频传,成效初显,吕梁大地迎来一场绿色“蝶变”。市区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和汾渭平原城市前列;水质明显改善,河流指数降幅达51.96%;连续三年每年造林100多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三;荣获全国“2019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亮眼的成绩,得益于我市牢牢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得益于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接续奋斗。它充分证明,以良好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走具有吕梁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是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认识我市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做出的正确战略选择。全市上下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不放松,凝心聚力、协同作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良好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让吕梁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以良好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首先政治站位要高。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不仅是一项迫在眉睫的经济工作,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吕梁百姓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作为出发点,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扎扎实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新增长点。
以良好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重点突出。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当前要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治污、控煤、管车、降尘为重点,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治理,统筹推进“五水同治”,扎实推动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以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提升。特别要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黄河吕梁段生态保护,确保黄河流域吕梁段水质全部退出劣Ⅴ类。要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继续实施“三个100万亩”,扎实推进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建设美丽吕梁。
以良好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勇于担当作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作坚决斗争。要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要求,确保各级各部门对环保工作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各职能部门要对重点地方、重点领域环保方面的情况摸清摸透、心里有底,人人负起责任,个个较真碰硬,真正发挥监管执法作用。要通过环保督察、考核问责等有效措施,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咬住突出问题不放松,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吕梁大地,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让我们坚定走绿色发展崛起之路,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扎实成效推动生产、装点生活,把绿色发展转化为吕梁高质量发展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如此,吕梁的未来必将更加生机勃勃,吕梁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