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花子村贫困户乐开了花

□ 本报记者 郭炳中

过大年,奔小康,花子村民笑逐颜开。 郭炳中 摄

1月17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各地“春节模式”开启。

雪后的兴县康宁镇花子村,新春的气息愈发浓郁,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午后的冬日暖阳,不遗余力地驱赶着严寒。花子村村委大院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一场过大年暨表彰先进活动正在这里火热进行,整个小山村沸腾了……

龙腾虎跃庆佳节,欢欢喜喜过大年。“脱贫一身轻”的村民们扭秧歌,跑旱船,载歌载舞,赞颂新时代,歌唱新生活。

在欢快喜庆的《春节序曲》声中,康宁镇党委书记高俊君向赶来和乡亲们一起过年的嘉宾和各界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美好祝福,并为获得先进称号的村民颁发证书,给他们一一系上红围巾,同时送上美好祝愿。

“从愁吃愁穿到日子越过越美,医疗、教育和养老越来越有保障,精准脱贫政策让我们衣食无忧,老享福了,就像做梦一样。”刚刚接过“勤劳致富文明户”荣誉证书的郭米换,谈起如今的好日子,一边向在场的乡亲们挥手致意,一边和记者说笑着。

这边颁奖活动甫一结束,那边合唱歌声再起。

“美丽的家乡花子村,自来水燃气户户通,干群拧成一股绳,向着小康路上奔……” 由今年77岁的村民范油儿作词谱曲并领唱,40余位村民组成的合唱团,纵情高唱的主题村歌《美丽乡村花子村》回响在小山村上空,“快闪式”的节目迅速燃爆了康宁人的朋友圈。

“驻村干部来了以后,我们大家致富的路更宽了,村子变得更美了。今天过年,大家热热闹闹聚在一起,看着我们自己编排的节目,特别开心。” 说起创作的原动力和初衷,范油儿眉飞色舞声情并茂,“现在文体活动多了起来,我喜欢唱歌跳舞,也是积极分子。听到大家的欢呼和掌声我觉得特别幸福,希望以后我们村里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让我有更多展示的机会。”

大红围巾的映衬下,村党支部书记李白作红光满面,精气神十足。面向众乡亲,他誓言铿锵:“我们将坚定不移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的思路,把花子村建成生态宜居,文明富裕的美丽乡村。”

今年74岁的白根富,是花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曾经疾病缠身,让他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加之无技能,收入极其有限,生活十分困难。2017年,光伏扶贫产业项目落地村里,让白根富从中受益,生活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白根富不但享受到光伏产业受益分红,而且得到一份公益岗位,成为村里一名保洁员,只此一项,白根富每月即可领到600元的工资性收入。

白根富说,现在,村里月月有活动、逢节有庆典,每年工作队还组织开展文明户、文明个人、道德模范以及与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结合的家庭卫生联帮联治等评比活动,不管是谁家只要院落整洁、屋内亮堂、环境卫生达标,每周都可定期兑换到与积分等值的爱心商品,村民们都为村里的变化感到自豪。

“花子村的巨大发展变化说到底,是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千方百计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最大优势,促使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结果。”现场“导演”、第一书记刘磊向记者说道。

县委组织部干部、驻村工作队队长李亚军说,2017年底,花子村已经如期实现整村脱贫。目前,光伏发电、大棚种植基地产业已经受益,整村提升工程已基本完成,自来水、污水管道、燃气管道已经入了户,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每天的下午或晚上走进村庄,听到的永远是红歌嘹亮,看到的永远是欢快的秧歌、优美的广场舞。

瑞雪兆丰年,春风迎新岁。党的精准脱贫政策,犹如阳光雨露,浸润着千家万户,花子村村民过上幸福的日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心头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