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刘小军:疫情防控 党员是先锋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通讯员 王新龙

除夕之夜,万家团圆。然而,在兴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里,刘小军不断地接电话、打电话,忙得不可开交。“要在规定的时间向上级部门上报流动人员摸排数据,需要联系各乡镇了解具体情况,要联系各乡镇卫生院,传达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上传下达,他在重复着这样一件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的工作。

新春佳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给今年的春节蒙上了一层阴影。兴县疫情防控战役无声地打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又是疫情防控牵头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主动请缨,担当起防控一线战斗员的使命。

1983年出生的刘小军是兴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2017年7月,经过不断的努力,他终于得到组织的认可,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全县脱贫攻坚时期,受单位指派,他担任瓦塘镇前北会村第一书记,与乡亲们一起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去年年底,前北会村与全县贫困村一道顺利脱贫。“在脱贫攻坚时期,一直与家人聚少离多,本来想着全县顺利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这个春节可以多陪陪家人和孩子了,可疫情来了。”说起家人,他总有许多愧疚,可是想起当下严峻的疫情形势,他又很坚定,“谁让咱是共产党员呢!”

1月22日起,按照安排,刘小军负责统筹协调各乡镇返乡人员的统计与上报。疫情面前,人命关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着手与各乡镇分管领导取得联系,建立了全县返乡人员直报网络,定时统计汇总上报全县返乡人员,特别是重点疫区返乡人员的摸排登记与上报。随着疫情的发展,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十多天时间,他一直吃住在单位,24小时待命,随时与乡镇人员对接,汇总各乡镇摸排人数,向市、县两级部门汇报。“手里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除夕夜我是在鞭炮声和电话声中度过。最头疼的是数据汇总,三遍五遍地核对,直到准确核实才算完事。”刘小军告诉记者。

市里要求卫生健康和体育局每天晚上1点准时汇报一天的疫情摸排数据资料,他需要同17个乡镇联系核实,长时间的打电话让他感到头疼。每天住在单位,饿了就吃泡面,要比下乡驻扎村里的日子还要艰苦,但是每天向上级上报数据,看到当日全县没有异常情况发生,无一例确诊病例,这让他非常欣慰。

大年初九,刘小军抽空回家,儿子高兴地迎出来要父亲抱抱,妻子连忙拉住,“先洗洗手消消毒。”刘小军尴尬地笑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刘小军站了出来,从脱贫攻坚战场转身投入疫情防控一线,无论在哪条战线,他都努力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