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补足“三农”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

□ 本报评论员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6日,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暨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省“两会”精神,总结2019年工作,部署2020年工作,对推动我市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全面拓展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准施策、尽锐出战,7个摘帽县区脱贫成色进一步提升,临县、兴县、石楼县3个深度贫困县顺利接受评估,将有7.69万贫困人口减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18%,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保障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脱贫攻坚领域和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有5482名贫困人口的减贫任务。特别是存在返贫风险,巩固提升任务艰巨。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我市“三农”短板弱项还比较多。

面对问题,只有迎难而上。全市各级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认真领会会议精神,迅速投身脱贫攻坚和农村工作的主战场,推动我市尽快实现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补足“三农”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交总账”意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扎实做好“三农”工作,补齐“三农”领域短板也是我市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啃到最后都是“硬骨头”,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精准脱贫,防止返贫。必须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紧扣全面小康收官任务,坚决补上“三农”领域短板,交好脱贫攻坚总账,向全市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补足“三农”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标准不降,不折不扣完成任务。要精准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减贫,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贫困县摘帽后,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农业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要按照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村活力,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的标准做好农村工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要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等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加快补上农村公共设施、供水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短板,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使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补足“三农”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三农”工作涉及面广,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工作落地、任务完成。各级党委政府要负起应有的责任,必须压紧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传导压力,细化举措、狠抓落实。要凝聚强大合力,加强部门协同,壮大扶贫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要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巩固拓展好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党员干部弘扬吕梁精神、强化担当作为,在广阔农村建功立业。要讲好吕梁减贫故事,书写新时代的吕梁英雄传。

农业兴,百业旺。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保持强劲攻坚态势,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奋力谱写全面小康吕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