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文水

贾艳萍:抗“非”老兵再上阵 沉着从容战疫情

□ 马智勇

新冠病毒逞凶狂,疾控勇士敢担当。

不惧危险无怨言,沉着以对迎战忙!

这些日子,宅家的群众随时关注着文水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和信息,“防疫站的公告最准,咱老百姓信!”尽管早改名字,但许多群众仍带着特殊的情怀称疾控中心为“防疫站”。

2月13日,笔者走进疾控中心看到,虽然多日来超负荷连轴转,可是各项工作忙而不乱——专家咨询、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现场流调、采样检测、病媒生物防制及消毒技术指导、健康宣教、综合协调后勤保障7个小组,每个组各司其责,安排得井然有序。中心主任邸雅琴声音沉稳有力地说:我们的人没有一个在有可能被疑似或确诊的病人感染的情况下畏缩过。这个集体有骨干引领着前进,老贾就是我们的“顶梁柱”!

邸雅琴说的老贾就是贾艳萍——疾控中心的一位防疫老兵。

来到“老贾”办公室,基本上没有插话的机会。“贾主任,您核实下这个数据,我不歇心,您把了关才放心……”“艳萍,你看看这句话合适不……”“稍等,我接个医院的电话!”贾艳萍沙哑的嗓子发出沉着从容、不急不躁的声音,口罩上方,眼神坚定刚毅,透露着精气神。

2003年文水出现第一例非典病例由40岁的她第一时间进行调查,17年后新冠肺炎的第一例病例出现时仍是57岁的她主动到场。谈到当年的“非典”,她仍有余悸。“说苦说累没什么意义,对我们来说‘非典’过后好好总结积累经验才有意义。面对疫情,我们不能恐慌,要充分冷静,坚定信心;不能瞎忙白忙,一定要忙到点子上,理性面对、科学应对,不慌不忙不乱,要相信官方消息,有党的坚强领导,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当武汉出现疫情后,考虑到疫情工作的重要性和时间的紧迫性,贾艳萍凭自己的职业敏锐性,每天都仔细收集资料,分析判断疫情趋势。“疫情来得又急又快,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时间。现场流调要迅速跟进,排查布控无死角。”1月25日,文水的1例疑似病例出现后,她以长者的身份做通患者的思想工作,鼓励其到定点医院配合治疗。确诊后,她又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开展流调,带领人员现场采样。

她的老搭档燕晋慧说:“1995年我和艳萍就在一起,有了任务不说几点,说走就走。有危险不退缩,自己首先上。初一到现在,几乎就没早睡过。在茫茫人群里排查流调出密切接触者可不是简单的事,艳萍会做密切接触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她和我们不放过蛛丝马迹:‘乘坐的什么交通工具’‘接触过哪些人’‘走的哪条路线回家’‘路上碰到什么人’……我们谨慎询问着每一个环节,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敏锐筛选武汉旅居史,能追溯的轨迹一丝不漏,甄别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密切接触者,确定消毒范围,采取处置措施,研判医学观察、居家隔离的对象及时间,用最科学的方式阻断疫情的进一步传播扩散。问题看似简单,但各个环节却不能有丝毫遗漏。每次流调回来,艳萍最担心遗漏掉重要的信息和线索,在了解病患信息后,她反复与病患家人、朋友交流,有时向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印证最全面可靠的信息,她戴着老花镜钻在角落里写报告,报告要得急,除了她别人还真的应不了这个急。每次她都等我们忙完才和大家一起回,常常是深更半夜……”听得出,燕晋慧特佩服。

还有一件按理应该说的“好事”,前几天,在带着人去密接者家采样时,贾艳萍考虑到防护服紧缺,她做了简单防护就第一个冲在了前面……事后,她很冷静地反思总结:一时冲动,这件事做得不对。万一出现问题,我和大家,还有家人朋友都得隔离,这会给当前工作带来多大麻烦谁也估摸不到,我要深刻检讨,当时确实不够冷静……

为了科学防控,摸排疫情,她多次召集本单位、医院、社区、学校、企业和基层乡镇卫生院人员开展培训,规范业务流程,指导检查工作,把依法科学防治的知识以及党和政府的坚定决心传递一线人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不流汗,战时必流血!没有平时的积累,哪有战时的应对自如!作为专家,贾艳萍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上积极为县政府和卫生部门提出科学、合理、专业的意见建议,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提供专业决策依据。

“我们从原来的老防疫站开始,就保留了光荣传统,我们从历次疫情处理中吸取了经验和教训,有一个平时就成立的应急处理领导集体,有一套成熟的应急处理实施方案,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年轻团队。”这也许是临近退休的贾艳萍最想说也最想看到的。在疫情面前,沉着冷静,科学应对,对疾控人来说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

截至2月16日,贾艳萍她们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94人次,培训本级及下级单位16次23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