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2月24日,一场火线入党宣誓仪式在市疾控中心举行,面对鲜红的党旗,市疾控中心职工于雪峰和李梁高举右拳,庄严宣誓。
越是危难时刻,越能锤炼党性、叩问初心、践行使命。疫情期间,市疾控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夜以继日、连续作战,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为全市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精准的病例依据,汇总整理了全市疫情信息。一批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信仰,在“疫”线与党员一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经过一个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考验后,市疾控中心信息组和流调组的两名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带领他们宣誓的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孟国昌说:“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他们都表现得非常勇敢、非常坚强,舍小家顾大家,冲在前、干在前,时时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了他人的健康,冲在抗击肺炎疫情的第一线。”
疫情数据牵动着人们的心,但这一串串数字靠的是信息人员过硬的专业素养、责任担当和夜以续日的坚守。于雪峰是市疾控中心信息组的一名成员,她全天候值守,每天第一时间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全市疫情信息,为疫情研判、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在市疾控中心密切接触者APP平台上,目前录入本地报告病例和协查外省报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计264人,这些人员每天都需要录入医学观察记录,直至14天医学观察期满,同时对密切接触人员核酸筛查检测时间、机构、结果等相关信息都需要同步录入,每天上千条的信息,于雪峰要一项一项、一条一条多次核对。为了确保报送结果准确无误,于雪峰必须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忍受枯燥数字的折磨,“人民群众对数据都非常关注,所以我一分钟都不敢怠慢,必须在第一时间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信息,消除恐慌。”
一个数据出错,就需要层层核对,于雪峰因此炼就了火眼金睛,总能在最短时间内把这些错误找出来。为了不让报送数据的同志重复犯错,白天她逐一联系报送数据有误的负责人,耐心讲解数据间的逻辑关系,直到他们真正明白才挂断电话。于雪峰说:“哪怕一个数据对不上,我们都要重新打电话,一定要核对清累计数、当前数,工作量是平时工作的几倍、几十倍。”
数据繁琐、信息杂乱,于雪峰需要坚守阵地,紧盯电脑屏幕,24小时不间断收集整理各项数据。但是她知道,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可能涉及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涉及临床医护人员、疾控流调队员、基层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都有可能影响专家对疫情走势的判断。“我不能出错,也不能拖延。尽管辛苦,但干劲十足!”于雪峰说。
第一时间掌握所有密切接触者的信息,避免病毒更大范围扩散,对疫情防控来说至关重要。市疾控中心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接到任务,迅速集结,穿上防护服,奔向一线,第一时间到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家里去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排查他们的活动史、接触史等,并对相关场所进行及时消杀,防止更多的感染。同时,对确诊阳性样本要及时送省疾控中心复检,为疫情防控抢得主动权。他们就是流调场上的“侦察兵”,而李梁就是其中一员。
流调员工作就是要在第一时间与患者“面对面”,不断走访,详细询问,了解患者活动轨迹,尽可能在最早时间内,让每一位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及时进行医学观察隔离,让更多人减少接触,在最短时间内守好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的“关口”。李梁说:“也难免会产生一些恐惧心理,因为你不知道哪里是患者接触过的地方,但每当穿上防护服,心里就想起这是自己的使命、担当,如果你不去冲,让谁去冲。”流调工作讲究快速、全面、细致,李梁和同事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疫情赛跑。
每次有任务要出动,疾控中心的党员干部,总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一次次被感动、被鼓舞,让李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更加坚定。向共产党员看齐,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一往无前的姿态投入到战“疫”中,把青春献给疾控事业。“入党以后我会更加积极工作,更加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遇到危险冲上去、顶在前,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