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冯凯治 通讯员 杜凤英
疫情当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兴县魏家滩镇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他们闻令而动、迎难而上,担当在前、战“疫”在前,坚持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上下“一盘棋”思想,坚决守护好一方平安,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防严控的强大合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牢固的“防火墙”。
党员干部冲在前
一级带着一级干
自1月27日,兴县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就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立即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防控应急预案,建立了镇、村、组三级防控工作责任网络体系,通过召开会议、网络传达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体党员干部深刻认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镇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带头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一级带着一级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镇党委书记李双权发出了“党员干部站对位置、摆对角色,冲在前、顶上去,严守纪律、绝不退缩,”的命令。作为一线“指挥官”,他率先带头冲入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从走访摸底辖区企业,到每一个管控点值班值守、后勤保障,他都亲自检查、亲自过问,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处处可见他亲力亲为的身影。
主帅身先士卒,将士自当奋勇追随。镇长孙俊生积极响应号召,有条有序、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防控任务的传达落实,组织成立了由10名镇党委班子组成的防控督查工作组和党员先锋应急队。两支强劲有力的队伍每日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开展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关怀慰问重点人员、疏散聚集人群以及宣传科学防控知识。
亮旗帜、亮身份、明职责,走村入户,响起大喇叭,扬起鲜红的党旗,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组织在行动,党员在战斗,党群一条心,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逐渐形成。
先锋模范树标杆
攻坚克难守堡垒
他是三头六臂的“保障员”。特殊时期,物资紧缺,他连夜打电话咨询所有亲朋好友,发动身边人脉资源,用两天的时间内筹集1000个口罩、20桶消毒液,连夜驱车送到镇里,为大家提供了防疫物资保障;他是细致周到的“贴心人”,大桶消毒液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他用小桶,分成50小份,自制使用说明贴到小桶上,分发到各村委,并一再叮嘱使用注意使用事项;他是六亲不认的“黑包公”,督导中发现卡点值守人员提早离开,对值班人员严厉批评,并为其讲解设卡的重要性;他是危难险重的“急先锋”,店上村疫情防控期间突遇火灾,他仅用3分钟就组织13个人,迅速赶到起火点,开展灭火行动,两个小时内就将大火扑灭……
党组织委员贾建峰从大年初三以来就全心扑在“战场”上,并默默许下承诺:一定要尽自己的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他把魏家滩当作自己的家园,把魏家滩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虽心系家中年幼的孩子,但在战“疫”面前,始终坚守岗位,坚守着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齐心协力战疫情
不忘初心践使命
战“疫”初期 ,考虑到全镇人口数量大、居住密集,且交通便利、出入口多的状况,为确保各村各项防控措施推进有序,镇党委按照“坚决不发生,确保不扩散”的目标,以“镇村一体化、村组一体化、防控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将责任落实到人,对全镇各村形成网格化管理,建立起了“横到边、纵到沿”的严密防控工作体系。全镇设置二级检查点1个,由2名包村、包片镇干部牵头,带领党员轮流值班。在乡镇交界处设置三级检查点7个,由包片干部和包村干部、村“两委”主干、村医、在村党员24小时值守。全镇29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村村设置出入村管控点,坚决做到疫情不输入、不输出、不扩散。村村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共计29支,235人参与其中。大家积极参与道路管控、出入登记、摸底排查、后勤保障等工作,通过大喇叭、悬挂标语等形式,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在全体党员的努力下,全镇共排查出外地返乡人口831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15人。共发放《告知书》6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30余幅,入户宣传摸排达12000余人。
春节期间,魏家滩镇村村都有过集会的习俗,为了做到有效防控,镇党委在积极宣传的基础上,对各种人员聚集活动及时进行疏导、劝解,对群众主动申报的农村丧事由督查组主动介入,进一步讲明政策,明确要求,限制参与人员,一切从简。截至当前,共劝退17场农村古会,丧事宴席6起290桌。对个别群众自发组织的古会及时劝退8起。
信仰筑起战斗堡垒,初心照耀鲜红旗帜。在这场战役中,魏家滩镇全体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勇于担当,没有松懈一刻,没有退缩一步,他们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责任,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在践行“不忘初心”的路上勇于担当,他们坚信:“前行必有光,这场战争,我们一定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