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洋 通讯员 郭俊宏 刘钊
2月10日,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记者深入交口县温泉乡,实地探访了居家自我隔离期满的三户武汉返乡人员家庭,聆听了他们的战“疫”故事。
跟随着温泉乡政府防疫工作人员李喜爱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温泉乡郭家掌村任先生家中。一推开门,就看见他正拍打着篮球。“阿姨好!我这些天老老实实地接受隔离,没有到处乱跑,全家人都没有出过门。”任先生打趣地说,“每天的活动都是在这30平方米左右的院子里,已经很久没有呼吸过外面的新鲜空气了。”
任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常年在武汉生活。从武汉回到温泉,因疫情的发生还没来得及和亲友相聚就被告知进行自我隔离。
当问及到他隔离期间是否害怕时,他说:“回来每天看新闻,反而开始心里忐忑,害怕自己被感染。后来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给我做心理辅导工作,上门量体温,给我讲解一些防护知识,帮我解决生活困难,还送来了消毒液、口罩、体温计等用品。”任先生说:“李阿姨每天和我电话聊天,关注我的身心健康,现在已经不害怕了,那种孤零零的感觉也没有了,有什么想法了,也是第一时间反映给她。”
在陈家庄,我们见到了同样被隔离的陈先生。他是放假后从武汉回来的学生。他说:“最关注每天的体温测量结果,还好我的体温每天都是正常的。”
陈先生的父亲告诉我们,每年他都会带孩子回来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节前大扫除、贴春联贴窗花、堆火炉,除夕团圆饭、蒸年糕、吃饺子,亲朋好友谈天说地,浓厚的节日气氛对他们来说是一年的期盼。
疫情,成了全民关注的热词。陈先生父亲说:“今年哪里也去不了,我们留守在家,不给国家添麻烦。如果无法做更多,那就管好自己。”
陈先生的父母都是双池中学教师,在采访的时候,陈先生的母亲正在通过直播给学生们上课。接到隔离通知后,他的父母就主动配合防疫工作人员消毒、测体温,谢绝亲朋好友的聚餐,居家隔离不外出,通过网络来拜年会友。
“1月16日,从武汉回到老家后,温泉乡政府、派出所及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电话询问情况,并送来了防护物品(脸盆、喷壶、消毒液、手套、口罩和硫磺皂等),对此深表感谢和敬意。”陈先生说。
“医务工作人员不顾雪天路滑夜黑,多次上门登记、量体温,并再三叮嘱我们要科学防护。”老陈对工作人员的尽职尽责表示由衷的钦佩!
“在家的这段时间,虽然未能访亲会友,但感受到了更大家庭的关心和温暖。”陈先生说:“等疫情过后,想早日重回校园,多读书,报效祖国。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温泉乡后务城村的张女士和女儿在武汉随大儿子生活,1月21日,母女俩乘坐高铁从武汉返乡过年,随着疫情的发生,他们一家人也成了村里的重点监护对象。
“刚回来,接到河南那边打的电话,你们是不是山西的,我说是了,你们是不是从武汉回来的,是呀,你们身体如何,我说没事。”张女士说,但紧接着每天都有电话过来询问情况,就有些不耐烦了,我都没事了,还一天天地打电话。
每天不胜其烦的询问身体状况、体温情况,让张女士焦虑。得知这个情况后,李喜爱主动打电话联系她,给她讲解了疫情防护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心理疏导让她感受到重点关照不是排斥而是关怀。
“非常感谢政府,这些工作人员又给我们带来了消毒液和口罩,真的非常感动。”说到这,情绪有些激动的张女士再次对工作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返乡隔离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变化。他们从担忧到现在的理性看待,这都离不开温泉乡防疫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关怀。
记者了解到李喜爱加了所有返乡人员的微信。她与乡镇干部上门为返乡人员做心理疏导,与村干部上门生活照料,与乡村医生上门医疗服务,让武汉返乡的家人们从心里感到了温暖,隔开的是病毒,拉近的却是心和心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