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阮兴时
这是一对普通又特殊的双医夫妻,妻子是市人民医院ICU护士贺翻玲,丈夫是儿科主治医师兼内二支部书记任晓瑞。
一个是ICU的护士,一个是临床的医师,在同一所医院,他们的距离是如此的近。但新冠肺炎疫情,让他们一个在黄河的这头,一个在长江的那头,离得却又那么远。
2月9日,我市派出第二批28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贺翻玲就是其中之一。面对疫情,这对夫妻虽然职责不同、科室不同,但有着共同的担当和责任。“她请战去驰援湖北的时候,我特别支持她。”任晓瑞说。
随着话题的打开,任晓瑞告诉记者,因为自己的爷爷和叔叔们都是医生,所以自己从小就梦想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后来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医科大,参加选拔,成为一名医生。十多年的从医生涯和身上的白大褂,让他比常人更能明白这个时候的使命和担当意味着什么。
出发前,任晓瑞悄悄地往妻子兜里塞了一个消毒用的小喷壶,叮嘱妻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任晓瑞说:“以前总是她叮嘱我,要小心,要多休息,如今翻了个儿,成了我每天唠叨她要勤洗手,做好防护,注意休息。”由于疫情,直到出发前,一家人都没有好好吃了一顿团圆饭。“我盘算好了,等她回来,我一定得给她补上这顿团圆饭。”任晓瑞说起两人的工作,节假日值班是常态,如今更是不例外。
夫妻俩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女儿读小学三年级,儿子读小学一年级。当得知妈妈像一名勇敢的战士一样“出征”,女儿特别自豪。说起孩子们,任晓瑞充满了愧疚:妻子一人只身前往武汉,支援疫情前线,再加上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好多时候都是连轴转,父母年纪大了,又远在外地,忙的时候,只能把孩子们独自留在家中,让大女儿帮忙照顾读一年级的弟弟。说到这,任晓瑞有些不好意思:“平常都是妻子来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冷不丁这一走,还真体会了一把既当爹来又当妈的生活,还真有点力不从心。”
贺翻玲的工作地点为武汉江汉方舱医院,上早班时,每天早上五点半就需要起床,直到下午2点才能吃到午饭。对于这对夫妻档来说,每天下班后的视频连线时间,是一天当中最开心的时刻。“妈妈你今天忙不忙,累不累呀?你今天吃什么饭啦?武汉今天的天气冷不冷呀?”“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们什么时候能一起吃个饭啊?”“妈妈,我给你起了个外号,叫不怕牺牲的女汉子,你那边的病人还多吗?”“妈妈,今天爸爸给我们做了蛋炒饭,还陪我们做游戏了,有进步哦。”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问候,顿时让贺翻玲心里暖暖的,不由地在朋友圈里写下了一段话:这段时间让我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静待花开”。无论是救治病人,还是对待孩子,都需要平心静气。这段时间,最辛苦的就是老公了,在家又要陪孩子上网课,又要上班,你素来爱干净,这个时候家里乱就乱点吧,别把身体累坏了,要照顾好自己,回家给你做好吃的。这时,任晓瑞悄悄地给妻子回了一条简短的信息:“疫情不退,你我不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当初选择了一身白衣,就选择了无怨无悔。任晓瑞和贺翻玲的短暂分离,是为了更多人的团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履职尽责。眼罩、口罩、防护服,阻隔的是疫情,却阻挡不了他们并肩作战的决心和勇气,挡不住他们彼此的牵挂和鼓励,他们是伴侣,更是战友。面对记者的采访,任晓瑞不肯再多说:“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像我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那些最前沿的广大医护工作者才是最美的逆行者。‘期待山花烂漫时,我们均安好’这是今年最真实的祝福语,愿我们都安好,愿所有人都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