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耀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城乡的每个角落
一个口罩就是他们的全部防疫装备
当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
他们却要敞开大门严阵以待
确认着居民的个人信息
他们不是医生,不是护士,却活跃在最前线
他们要敲开一个个关上的门
排除每一个隐患
他们是这场战“疫”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妈妈,你自己要小心一点。”临出门前,8岁的儿子总是像小大人一般叮嘱她。孩子的这句话,让她工作起来都是暖暖的。
从正月初二开始,王梦霞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孩子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心里明白,外面很危险,但妈妈必须站在外面。
“妈妈很好,你们要听爷爷的话,要学会帮奶奶做事。过段时间,妈妈一定回家陪你们。”
这是王梦霞与两个儿子日常通话说的最多的话。
一边是需要她坚守岗位,参加社区疫情防控的工作任务,一边是两个儿子需要照顾的生活重担,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王梦霞主动克服实际困难,第一时间放弃春节假期,选择坚守工作岗位。
她说:“我是女儿,是妻子,是妈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
这个春节,让王梦霞和她丈夫终生难忘。王梦霞是离石区滨河街道龙祥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她爱人也被单位派往其他街道社区参与疫情排查任务。
在这场战“疫”中,他们是上阵“夫妻兵”,接到防控疫情工作的通知后,夫妻俩把两个年幼的孩子“丢给”老人,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在疫情面前只有大家稳了,小家才安。等孩子们长大了一定会懂我们的。”王梦霞说。
身为党员的王梦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忙着准备早餐和收拾孩子当天的网课教学辅导资料,吃完早餐后同爱人一起将两个孩子送到爷爷家托管,晚上下班后再接回来。每天8时30分准时到岗,挨家挨户、地毯式入户排查,不放过每一个从外地来的返乡人员。
“入户摸排是首要任务,3天之内我要把网格内的182户561人挨家挨户全部排查清楚。不能漏一个人,漏一个人就多一分风险。我们多做一点,多问一句,可能就能控制疫情扩散的风险,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王梦霞说。
排查到有一名武汉返乡大学生后,王梦霞第一时间为她送去消毒液、口罩等物品,并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告诉该同学,“有事随时找我。”
面对入户摸排时居民的质疑和猜测,王梦霞一遍遍解释着,一声声劝告着,站在楼道里,靠在墙角边,拿着厚重的资料,挨家挨户敲门摸排。这是她的工作。
在寒风瑟瑟的露天场所张贴宣传画,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居民告知单。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王梦霞利用微信群将疫情防控信息传给千家万户,劝说社区居民,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
在发放通行证的时候,为了让居民少出门,她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因为没有桌椅板凳,只能蹲在地上办理,有时一办理就是一整天,她的行为得到社区居民的交口称赞。
天黑了,好心的居民送来自家的小台灯给她照明。王梦霞说:“这样的举动暖在心里,即使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社区,王梦霞总是来的最早,下班最晚,一只口罩就是她全部的装备,一桶泡面就是她的午饭,一本本居住人员、租房户、返乡人员等人员台账就是她的战斗成果。群众有什么难题,她也及时向上反映,帮助解决,确保网格管理全面覆盖,防疫工作不留死角。王梦霞说:“疫情防控很关键,守住阵地比什么都重要!”尽管工作量大面宽,十分辛苦,但她像是不知疲倦的陀螺,每一天都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奔走在社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王梦霞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情怀与担当,成为了大家交口称赞的“疫”线“铁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