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补齐公众健康素养的短板

□ 潘铎印

社区工作人员给快递物品喷洒消毒液,有必要吗?在家里安装紫外线灯给空气消毒,可行吗?日前,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提醒市民,过度消毒不仅不科学,而且有害无益。

因为新冠疫情的发生,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空前高涨。不过,在防控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全民健康素养的短板也暴露无遗。

居家战疫,公众全方位的进行消毒,鞋底消毒、衣服消毒、钥匙消毒、手机消毒等等,消毒液成了不少人随身携带的必需品,随时随地都要掏出来喷一喷,在家里还安装紫外线灯给空气消毒。社区工作人员也不停消毒,电梯消毒、车轮消毒、路面消毒,连花花草草也给消毒。当很多人将全面消毒视为战疫良方时,许多的疾控专家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事无巨细的消毒有害无益。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对小区、街道、广场等室外空间进行空气消毒并无意义,并且病毒只有进入人体细胞吸取养分后,才能长时间生存。在家里安装紫外线灯给空气消毒也不可取,众所周知,紫外线照射过量可致盲、皮肤致癌,这样的消毒不仅达不到相应的目的,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度使用消毒剂,过度消毒不仅不科学,而且有害无益,天天时时使用消毒剂,会对皮肤黏膜造成伤害。

补齐公众健康素养的短板。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有利于提高和维护自身健康决策的能力。疫情防控,过度消毒却被不少人视为“硬核防疫”的手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健康素养。缺乏健康素养,常常会做出一些违背科学常识的事情,如过度消毒,人长时间暴露在充满消毒液的环境内,人的眼、鼻、口腔、呼吸道都会受到刺激,严重时足以危及健康。由此看来,亟需补齐公众健康素养的短板。

大力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平均值为14.18%,距离“健康中国行动”设定的30%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加大健康知识传播力度,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和人们的良好习惯,仅靠卫健部门无法实现,需要各部门、专业机构、媒体和公众等共同配合、协调联动,运用社区宣传栏、官方网站、科普讲座、媒体宣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促进公众提高健康素养。发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守门人”作用,下沉服务,纠正居民不良生活习惯,督促大家树立健康意识,主动预防和控制传染疾病。提高健康素养是一个教育过程,教育部门应大力支持和深度参与,让健康素养培育进校园,融入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夯实健康中国的基础。

健康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不断提高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更好筑牢全社会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