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石楼县裴沟乡前土门村的村委大院内只要有不断的机械声传出,村民们就知道这是第一书记王成卫又在加工新的艺术作品了。
2017年,汾阳市事务管理局的干部王成卫来到石楼县裴沟乡前土门村担任第一书记,第一天进村,有着多年根雕技术的王成卫就发现了有大量的枣树枝和枣树根都被村民用来烧火做饭,在他看来这都是真正的宝贝。在随后的工作中,他与村干部经过多番考察后,利用扶贫资金成立了——富民根雕木器加工合作社,并将爱好雕刻,但又一直苦于没有技术无法摆脱贫困的村民梁丽辉收为了徒弟,从此师徒两人一有时间就会钻进厂房雕刻他们的“梦想”。他们一边摸索钻研,一边搜集资料,重新设计人物雕像,电脑雕刻没掌握,就用手工雕刻。
“我文化不高,之前也没啥手艺,就是在外面打工,自从来了个会根雕的第一书记,就跟着他边学边干,一年多的时间,不但学到了技术,而且顺利脱了贫。”梁丽辉说。
在王成卫的带领下,2018年合作社不仅完成了几十件高质量的根雕作品,也为村集体赚取了第一桶金,还让像梁丽辉一样的几户贫困家庭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看着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和一波波上门选购的客人,村支书梁建平高兴地拿起一件件作品给记者介绍说:“这根雕最贵的有二十多万元的,还有弥勒佛两三万元的,这个带角牛得十来万元,还有这两个是四万多元的,最便宜的是一米五的弥勒佛一万多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王成卫依托雕刻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事迹的影响下,多年在外创业的村民梁强强从中看到了商机,回村也办起了雕刻厂。
梁强强在外创业多年,不仅对雕刻产业有所涉及,而且对市场也有足够的了解。回村后他在传承手工雕刻的基础上,又将现代机械雕刻也引了进来,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手工与机械相融合的产品雕刻模式,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在全省范围内打开了销路。
“现在厂里如今有十六个工人,主要做木雕、牌匾、楹联、铜制品、复制铜,业务范围主要以山西各大楼盘、企事业单位、饭店等,去年的流水大概有200多万元。”梁强强说。
脱贫要靠产业,致富要抓商机。2019年前土门村在这一产业的助推下实现了整村脱贫,全村已有40余户村民加入到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当中,他们都希望通过这一产业为自己雕刻出美好的生活。
“我们计划提高技术的同时,继续开拓产品的种类,抓好线上线下双渠道营销模式的发展,让根雕艺术成为我们村长远致富的产业。”说到下一步的打算王成卫信心满满。